今天是开心陪伴你每天一本书的第330天。
今日共读:《大学之路》
一、东西方人对大学的认知差异。
对于很多亚洲人来说,上大学,是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办法,是得到体面工作和收入必不可少的手段。而美国国欧洲人会说,因为他想从事某些特定职业。
造成这种认知分歧的原因,在于东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的不同,中国从隋代开始,教育和做官、提升社会地位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中国人普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通道。而西方大学最基本的特征是拥有学术特权,学习自由技艺,所以西方人读大学的目的,相对来说没那么功利。
二、两种不同的办学理念,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
优秀的大学实际上只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纽曼开创的通才教育,另一种是洪堡开创的专才教育。很少有学校能兼顾这两个方面,大多数的学校只能是认同其中一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吴军很赞同纽曼的观点: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所以,你也许不用纠结自己是去接受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上大学本身,也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
世界一流大学大部分都在美国,美国的大学办得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独特的管理模式。咱们主要介绍三个主要特征,终身教职,教授治校和校董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