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爱的五种语言》是盖瑞·查普曼的作品,副标题是创造完美两性沟通。
看到《爱的五种能力》这本书,直觉上就产生了两种想法:
1.《爱的五种能力》作者是赵永久,这本书的内容和《爱的五种语言》有什么关系,是起一个类似的名字吸引眼球吗?
2.《爱的五种能力》副标题是爱情与婚姻中的情商课。这两本书都是在解决两性沟通理解的问题的,内容是不是也差不多?
抱着这两个不是很好的念头,我读完了《爱的五种能力》,认识到它是一本可能因为书名而被低估的好书。
《爱的五种能力》和《爱的五种语言》看待两性沟通问题的视角有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向内求索的方式去实现,后者这是通过向外探索的方式去实现,但本质上都是为了让家庭关系更和睦,夫妻相处更融洽和幸福。
《爱的五种能力》中提到的能力分别是情绪管理能力、述情的能力、共情的能力、允许的能力、影响的能力。
《爱的五种语言》中提到的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爱的五种能力》中五个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逐步升级的过程。
一、情绪管理能力——可爱的人
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它让我们获得更加生动。一个善于情绪管理的人给人感觉更加平和和好相处,更是一个可爱的人。
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根据过往经验对事件的解读。事件本身没有好坏,但可能因为加了不同的解读而被判断出好坏的差异性。这个模型叫做ABC模型。
1.ABC模型
当我们知道这个模型后,就可以认真去思考自己在什么时候会作出什么样的解读,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比如,当一个在20岁的时候被算命先生说自己在未来的一两年可能会破财(A)。这个事件,我们可能的解读是那简直太糟糕了(B),于是就会难过很久,觉得这是个噩耗(C)。但也可能会解读为我30岁前损失财富,那么一定能让我换取到更多的经验,我还年轻,早点遇到挫折是好事。
得出不同结论的人对自己心情的影响是不同的,情绪也不同。在面对复杂的人生的时候,我们需要有好的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更积极乐观的看到问题。
2.正确的事VS愉快的事
通常我们做事情对自己总是希望做更多愉快的事儿,但由于这个世界存在着各种行为规范,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去做正确但不愉快的事儿,这一定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实际上,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思考模式和状态让自己更多地去满足正确且愉快的需求,不仅仅对自己如此,对别人也一样。如果另一半习惯晚睡,晚睡对他来说是愉快的事,但你又觉得早睡才是正确事,那么不肯让他做他觉得愉快的事必然会导致情绪,影响关系。这其中就需要有其他的能力去解决,重新看待这个问题。而在处理家庭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家是一个讲情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说理的地方,愉快>正确,先愉快,再正确。
二、述情的能力——易爱的人
中国人表达感情相对含蓄,有时候还有一个不是很好的行为,喜欢让爱自己的人猜自己想要什么以证明对方是爱自己的。但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对方心里的蛔虫。任何熟悉和理解都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行为沟通。
《爱的五种语言》我认为就可以用在此处,它是我们看待对方需要什么语言去给予的方式。而《爱的五种能力》的述情的能力是通过自我对当前情感体验的精确表达让对方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的能力。也让我们成为一个懂得爱,容易爱的人。
三、共情的能力——会爱的人
这个能力是建立在述情的能力和理解对方的喜好(如五种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人能够在关系中成长为更好地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看见”让他们充满了勇气。共情能力就是一种看到对方需求的能力,能在必要的时候提供给对方他想要的支持,是一种会爱的能力。
四、允许的能力——大爱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果我们只能接受完美的另一半,那么终其一生都不会找到,只有我们允许对方不完美,我们才能拥有关系。正如我们自己本身也不完美一样。但我们可以接受这一切,允许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进而去改善。
允许是一种大爱。婆媳关系这个万年难题破解的关键也在于此。它要求家中的这个男人允许自己的妈妈和自己的媳妇不能相处成亲生母女,他只需要让她们分别和自己关系好就可以了。当拥有了这种允许,婆媳之间的矛盾自然也会减少。
五、影响的能力——智慧地爱的人
一切能力都只有自己能给足自己,自己去修炼好这一切去影响身边的人。做到己所欲,施于人。我们可以去给对方空间让对方觉得被允许之后他也许会被影响而改善,也可以通过赞美让对方对某个我们在意的事情做的更好,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不断地鼓励可以让他激发出更多的潜能。
这五种能力层层递减,书中给了一些日常训练方法,如果读一本书只读到理解的地步也许没什么价值,他只能帮我们判断事情的样子,提升认知,唯有当自己如此训练自己让自己真正掌握这些能力的时候,它才真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