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金陵十三钗》,由此接触了严歌苓的小说。近期看了《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天浴》、《白蛇》四部中短篇小说。看过后深刻的感觉她的小说,尽管是短篇小说也是不可以连续看的。因为那种感觉实在是太过刺痛和揪心。
四部小说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而四部中的女性有大多有所不同。玉墨的贵贱难辨,小渔近乎卑微的善良,文秀为归家的自我堕落,孙丽坤的矛盾。
《金陵十三钗》我是最后看的小说,小说中的玉墨更加的存有人性黑暗的一面,不似电影中那般的不顾生死、民族大义,也不似电影那般的看似洒脱。对于玉墨,小说中的描写并不算多,更多写下的是大环境中的人情冷暖。应该包容万象却歧视娼妓的神父、借权利与娼妓偷情乔治、战乱中,浦生与豆蔻的爱情、军官与头牌之间的眉来眼去,都是大环境下的一个小缩影。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战乱之下是否有善恶之分?在书中都有仔细的探讨。我想说,小说所衬出的内在永远都比电影和电视剧的更加残酷。
《少女小渔》关注的是小人物的生活。也存有相当大的时代背景,那是中国人奋力外拼的时候,每个人都为了相似的目的生存。写了两个国家交叉的现象,也写了一个少女的顺从的一生。没有自我,没有亲人,没有目标,看似是“生活”却又漫无目的。
《天浴》是我看着最为压抑的一段故事。大时代、大背景下,文革、知青下乡等等。没有经历过就永不回知晓为何会称之为“人不为人”的时代。自私横行,处于高位的“人”和处于地位的“兽”是何等的界限模糊。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女人,贪图享乐利用权力在这些女人身上谋私的“人”,而想要保护她却又被她看不起的“兽”,以及想要回家的她。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人性的沉沦?是什么造成悲剧?是什么令自然物种的界限模糊?时代造就人!!!
《白蛇》涉及到敏感的同性恋话题,我只知道在我的时代,同性恋不再向曾经那样令人嗤之以鼻,是一个包容的时代。但文革时代的同性之爱就不同了,时代也是两者最终都嫁做人妇的一大原因。同样探讨的问题也有一个爱情的问题,如果没有外在的名利,爱情还有么?小说中批判了这种现世存在的物质爱情,更加同两个人之间的不求回报的相爱形成了对比。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影响人。孙丽坤被批斗时的自甘放纵与遇见珊珊后的自我约束形成对比,也凸显了一个观点就是,与什么样的人相处便会接近于什么样的人,毕竟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白蛇》这个题目也是引《白蛇传》中的青白二蛇的关系来映衬两位女主,更是文章的一大主线。可能白蛇还存有更深远的意蕴,只可惜功力甚浅,只能挖掘至此。
这几部小说中的女人,可爱、可怜、可悲、可叹。但每个人都是大世界中的一个小尘埃,被迫游走、无法挣扎。这也是严歌苓小树伟大的地方,因为每一个女人的身上,都体现了社会的变迁,她们时时代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