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5——I2C通信方式原理与应用

I2C是各类传感器与模块与Arduino通信的最常用方式之一

I2C的全称为:Inter-Integrated Circuit

中文名字:内部集成电路

可以读作"I-squared-C",在中国常被读作"I方C"。

I2C是Philips公司在1980年代,为了让主板、嵌入式系统用以连接低速周边装置,而开发的一种简单的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在系统内多个集成电路(IC)间的通讯。


它具有如下特点:

I2C是 master(主) & slave(从) 的设计  

整个线路上只可有一个 master, 其他的都是 slave 

只能 master 与 slave之间进行通讯 

slave 与 slave 之间是不可以通讯的

只有 master 可以主动向 slave 发送资料或提出请求

slave 只可因应 master 的请求而回传资料, 不可以主动发送资料给 master     

主机(master)可以用作主机发送器和主机接收器

I2C总线上的每一个设备都可以作为主设备或者从设备,而且每一个设备都会对应一个唯一的地址,主从设备之间就通过这个地址来确定与哪个器件进行通信  

I2C总线上的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以字节(8位)为单位进行 串行的八位双向数据传输

半双工通信方式

它是由数据线SDA和时钟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两根通讯线一根为控制时钟线(SCL——Serial Clock用于同步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时钟;另一根为数据线(SDA——Serial Data)用于携带数据




Arduino nano的相关引脚:A4 (SDA), A5 (SCL)

其他arduino板子相关引脚:

相关引脚

相关库的使用:

Arduino中使用I2C通信可直接调用Wire.h库,这个库允许Arduino链接其他I2C设备,以类的形式对I2C通信协议进行了封装。

Wire库以外挂库的形式放置于libraries文件夹内。

与内建库不同的是,用户在使用I2C库时,需要手动加入I2C库的头文件:

#include <Wire.h>

同时,为方便用户使用,库文件预创建了Wire对象,这样用户就可以在程序中直接使用Wire实现I2C通讯了。

它从软件上彻底屏蔽了I2C的底层协议内容,这也是Arduino的设计原则,让用户更加关注业务层面,而不是实现层面


通信原理:

通过对SCL和SDA线高低电平时序的控制,来产生I2C总线协议所需要的信号进行数据的传递。在总线空闲状态时,这两根线一般被上面所接的上拉电阻拉高,保持着高电平。

信号种类:

1. 起始信号.

定义:SCL线为高电平期间,SDA线由高电平向低电平的变化。

2. 终止信号

定义:SCL线为高电平期间,SDA线由低电平向高电平的变化

3. 读写数据信号

I2C总线进行数据传送时,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期间,数据线上的数据必须保持稳定,只有在时钟线上的信号为低电平期间,数据线上的高低电平状态才允许变化。

4. 应答信号

I2C总线协议规定,每传送一个字节数据,都要有一个应答信号以确定数据传送是否被对方接收。应答信号由接收设备产生,在SCL为高电平期间,接收设备将SDA拉低为低电平,表示数据传输正确。


wire库中常用的函数(使用时在其前面加上——wire.):

1.Begin()、Begin(address)

初始化Wire库,并针对性初始化为主机或是从机。

上述两种形式的区别如下:

Begin()初始化为主机,

Begin(address)初始化为从机,并为从机设置地址(0-127)。

2.Write()

主机向从机写数据,或从机为响应主机请求向主机写数据。

注意:当工作于主机向从机写数据时,

该语句要位于beginTransmission()和endTransmission()语句之间。

有以下三种具体形式,描述如下:

Wire.write(value) – 写字符。

Wire.write(string)–写字符串

Wire.write(data, length)-写指定长度的数组data。

3.requestFrom()

用于主机向从设备请求数据,

此后就可以用available()和read()来具体操作从设备返回的数据了。

形式为:Wire.requestFrom(address,quantity)Address指明从设备的地址,quantity指明请求的字节数。

4.Available()

返回接收缓存(数组)里的字符数,以便后续使用read()具体读取。

具体使用中,对主机而言,必须事先调用requestFrom函数;对从机而言,常在onReceive事件中使用。

5.Read()

从接收缓存(数组)中读取数据。

6.注册事件

除了上述几个方法外,Wire库还定义了两个事件:

onReceive()和onRequest()。

都是为从设备注册一个事件函数,用于响应不同的事件。

onReceive()用于从机接收到主机字符的响应,事件中执行从设备的写操作。

onRequest()用于从机接收到主机上传数据通知的响应,事件中执行从设备的读操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