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天减少。减而又减,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一旦能够做到清静无为,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了。治理天下的常道是无为而治,如果繁苛的政令侵扰百姓,那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了。
【解读】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阐述了为学和为道的不同。为学就是坚持不懈地向外界探索新知,知识是无限的,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对知识的探索也就永远没有尽头。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指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无限知识的追求中去。可见,纵然是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也不能把世间所有的知识学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因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社会,而知识能使人们的认识更接近于真理,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知识。不过,知识是无限的,这就好比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航行,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真理,只有望“理”兴叹了。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理智地从对外界的追求转向了对内在的追求。
求学与求道是有区别的:求学增长知识,越学越多;求道则净化内心,越来越虚静。知识无涯,越学越感到无知;大道无涯,越求越接近道。老子主张回归初元的虚静,这样才能得到道,从而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知识和学问不是道,如果光求多,则越学越傻,成为“知障”,此种学习反不如不学。与“尽信书不如无书”同理。但如果灵活学习,会越学越少,越学越感到自己的无知,并能做到灵活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知识是相通的,而知识与道也是相通的。
理想的求知和求道之心,都不该是有心而为,而是自然而为之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为学习而学习,不为求道而求道,从而做到真正地掌握知识学问,为我所用,真正地掌握道,顺道而行。而不是成为学问和道的被动的奴隶。
为学日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追求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