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又是一个人在家。
随随便便的到处逛逛,然后在安静中自己跟自己说说话,随便说点什么。
当然,每次都很难起头,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碎碎的说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偏偏又喜欢就把“有意义的话”定义为自己说话的前提,但实际上我们需要说话,很意义无关,特别是需要跟自己说话,无需意义。
习惯成自然,每天都在下班以后的这段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看看书写写字,安静的想一些问题。日子过得平淡而又真实,还蛮喜欢这种状态的。
说了好多,又都删掉,因为不是可以进行下去的话题。
我们总是想象自己无所不能,或者说对于有些事,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能够做好,但实际去做的时候却未必。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像这样说话,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不觉得,但是真要是正式说话,需要我们表达出些什么来的时候,可能就有难度了。
不得不承认,想把自己头脑里想的表达清楚,让别人能听明白我们的意思,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至少对我来讲,就没有写字那么自如。在写的过程中,总还可以斟酌,可以修改。而这种不停的说,会觉得来不及,大脑一停顿,语言就会中断。
不知道别人会不会这样,反正我是会的,而且经常这样,一直希望改善,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进展。
就在今天,还因为不能完全理解我领导的意图而让工作出现一点小失误,还好这个小失误并没有严重的影响到领导对我的信任或者看法。但是,这样的失误总归不是一种好的状态,我自己也不喜欢。
我真是很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呢?自己明明感觉已经听懂了领导的话,已经知道他想要做什么,却还是会偏离重心,与领导的真实意图不一致呢?
就像我自己分析,在听他表达之前,很可能在我的头脑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预设…
我是这样想的,就理所当然的以为领导也是这样想的,会不自觉的把他的表达靠拢在我的想法上,但实际上是我没有跟着领导的思路,而是把自己圈在自己的一元世界。
这种情况很可能时常发生,而我自己并不知道,别人就算有体会,也不会每次都给我反馈,并不会因为我说的话,再来跟我核对什么。
领导就不同了,对于他来讲,我是执行者,我能否正确理解他的意图很重要。
也已经在有意识的改正,问题是我并没有办法识别出自己的常态,基本都是不经意间的行为,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固执?
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就容易固执,容易,看不见别人也听不到别人,容易只有自己。
我肯定不愿意做这样的一个人,那么我该做点什么呢?如何改正修正自己的这些短板呢?
要我说,一个人固执,就是因为见识浅薄,见识的越少,看世界的角度就越单一,那也就是说他对事物的认识会更狭隘。
也许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固执的这种形态。一旦看法特别单一,又特别较真儿的去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都是一种固执的状态,这样不好。
固执的人容易给自己挖坑,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看法过于单一,爱钻牛角尖,往往,会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不不被人喜欢,那是不是说就可以向相反的方向去,不坚持自己的原则,放弃底线呢?
其实这是两码事,固执可不代表坚持,也不是守住底线。
在我的眼里看不见别的答案,看不见别的可能性,这个时候,固执就是不好的。
但是作为一个人,该守的原则是要守的,该有的底线是必须要有的,关于原则和底线的问题,说到底都与固执这个词无关。
在班车上的时候忽然想到,要做正确的事。然后自己又努力的想,这个正确,该如何定义,由谁来定义,从哪个角度去定义?搞不好这也会被视为一种固执吧?
如果要我简单的想,简单的说,我会觉得,所谓的不要固执,是要明白成年人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要么对,要么错。遇到问题,多想离场,多想利弊,而不是非要争论对错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