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新奇的日剧《我的家空无一物》,女主人公经历一场痛苦的失恋,开始把家里堆得满满的东西清理干净,家里清爽了,心情也变好了,后面发展到扔各种东西,房子空空荡荡,只保留最最基础的生活用品,而她的妈妈和外婆却一直不理解她的做法,依然在囤积各种物品,直到一场地震过后她们才意识到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
主人公扔扔扔的方法也许有些极端,但同时她还主张买一样新东西就要扔一件旧东西,控制物品的数量,要求物尽其用,这样做一方面养成节约的习惯,同时也在克制买买买的习惯。平时那么多的消费中有多少是必需的呢,抑制消费冲动不仅省了钱,还少了整理物品的麻烦,少了比如面对一堆衣服时要不停选择的窘境。整理、选择这些物品要占用我们多少时间,如果从物质中抽离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做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宽敞整洁的房间会让人精神上也轻松愉悦不少,幸福感自然就提升了。所以应该适时的收拾一下房间“排排毒”,让生活“减减负”。
大一的时候新生都会加入一两个兴趣社团,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提升兴趣能力。我那时就好像刚进城的村里人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加入了好几个社团,纯粹只是觉得好玩,但一直都是社团里的边缘人物。不像我的其他同学,课下精力都在一两个社团中,很快就成为了社团中的中坚力量,有的在社团中得到职位受到校学生会的青睐,有的提升了技能,帮助了主业的成绩。工作十几年换了不少工作单位,很多管理者都觉得我能力面广,适应性强,可自己心里知道是没有勇气找那些又专又精的工作,因为我并没有长时间专一于哪个领域,好多事情做过一阵就放下了。就好像家里堆得满满的东西,总觉得有一天会用到,于是又不停的买,不停的尝试,总有一天会找不到真正想用的东西,找不到自己长期发展的能力。
房间、事业、感情,好多的人生课题都需要清理,放弃无用的、不要紧的、阻塞的、不切实际的、抱有幻想的......剩下的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最需要的东西。拖拖拉拉一堆东西,负重前行速度肯定不快。最近有一本书我很想看的书叫《断舍离》,也是日本的,说的大概就是类似的精神吧。迷茫、选择、放弃,专一、坚持、精进,每一步都不容易,其中有诱惑、耗精力、费体力,但是如果认真的走好每一步,你的生活自然会顺畅美好。如果没有当初迷茫好奇的自己,也不会有现在清爽专注的自己,所以要珍惜感谢人生的每个阶段。家里空无一物换来的是内心的充实充盈,你要不要清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