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生职业究竟应该择一而终还是应该尝试不同赛道?
我因为陪读,放弃了工作16年的医院,在家带了三年多的娃,其中被娃嫌弃了很多次说我没有赚钱能力,没资格管教她,每次都被她激怒,但每次唯一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我要回原单位,再也不管她,从没想过要换个赛道,挑战不一样的工作,也许,我内心也是不认可自己的,觉得自己做不好其他工作,只是孩子帮我表达了出来,但这种表达方式,让我很不能接受,却又没改变的力量,直到最近接触了保险,没想到这份职业没有嫌弃我学历低,也没有嫌弃我年龄大,很感激这份职业的包容,但同时也很担心自己做不好
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保险经纪人的帖子,大部分保险经纪人都是从身边的熟人开始推荐,成交的第一单,不是自己,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亲戚或者朋友,我不想这样,一是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开始知道皮毛的时候觉得很容易,觉得只要自己愿意学,专业知识没啥难度,走入进来才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多专业名词我都听不懂,专业知识更不用说,下午只听了一节关于风险的基本知识,已经有点要被绕晕的感觉,后面还有好多课程,目前为止,头有点大;二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不理解,也是我目前一大绊脚石,因为90年代末保险刚兴起时,用了大量不专业的人,给客户承诺太多,兑现太少,导致大家提到保险就想到骗子,看到保险人就想绕路,尤其对于理赔这块,所有人固有认知都是买保险容易,理赔难,因为我目前没有任何关于理赔的经验,我实在无力辩驳,但这也是我最关心和最重视的内容,未来,我一定会弄明白这其中的原委,给自己一个解释,为保险的清白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保险行业,在中国,最早起源于清朝同治末年光绪初年,那时候的保险人称之为掮客,也就是中间人或者经纪人的意思,到现在,无论国内国外,保险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都是举足轻重的,相对比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远远不足,还有很大空间,未来肯定不会像某人所说的什么“电信诈骗”这样被治理或者消失,毕竟,存在即合理,更何况还存在了这么多年,更何况,发达国家的保险GDP占比更大,不管从哪方便来看,保险,都是一种金融工具,都是一种对普罗大众不可预知的风险的保障,都不会是所谓的违法骗人的行业,写到这里,貌似,我自己也更清晰了一些,也更坚定了一些,真的没必要去为别人的认知受限而内耗自己,既然认定,就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