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天气很好,既然这么开心,我们就继续聊聊大五人格中的外向型(Extraversion)。
我记得从小到大做自我介绍,最常听到的一句就是:“我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当一个人说自己性格外向的时候,多半都是在夸自己。读到后面你就会发现,外向型的人自夸的几率的确会比较高(所以这个人没有说谎!)。
外向型人格总是精力充沛,非常活跃,喜欢社交喜欢趴体。他们谈笑风生,热情豪爽,往往是席间那个站起来调动气氛的人。他们是行动派,冲在最前面,往往都是出头鸟,并且非常享受“被打”的感觉(其实是万众瞩目的感觉)。
不过,俗话常说,凡事都有两面性。外向型人格的野心和控制欲,可能会让他们为很多人的眼中钉(总有刁民想害朕!)。而且,因为他们太喜欢被人簇拥的感觉,很难享受“一人我饮酒醉”的乐趣。
你可能会问,他们不会觉得很心累吗?答案是;“会,但是他们乐观呀!”研究显示,虽然乐观和活跃是不同的心理指标,但是两者呈超强正相关。所以,我们常常会说一个四字短语:积极乐观!
外向型人格真是一种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好性格。不过,为什么外向型人格汇集了那么多积极的因素呢?一种比较有逻辑的解释是:外向型人格会让你进入良性循环。
和内向型人格相比,外向型的人们更愿意社交,也更擅长社交,所以这种“成就感”会不断地正强化他们对于人类的爱意。而且,因为外向型的目标感和行动力,他们往往会得到较好的回报,再一次正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和对生活的“乐观”期待。最后,因为他们天然嗨,喜欢“寻欢作乐”,又让外向型人格锦上添花。
在大五人格中,每个人格特质都有附属的一系列小特质,下面列出了外向型的附属特质:
友好:我有这么多话要和你说,我能不友好嘛!
合群:和一大群人在一起会让外向型人格的TA变得兴奋(人来疯吧…)。
自信:不解释,因为我就是自信啊(蜜汁微笑)!
活跃:外向型人格的大脑更擅长处理危机,在压力下反而会被激发出无限潜力。
乐观:据说外向型人格的杏仁体对“夸奖”更加敏感,所以,面对一个外向型人格的朋友,说几句好听的,你就可以把TA捧上天啦。
寻求刺激:有强迫症的我实在想不到怎么把这条改成两个字,本来写了冒险,但是感觉本意还是略有差别。回到正题,外向型人格的大脑对刺激的敏感度较低,所以缺什么补什么,他们只能选择,主动寻求刺激。
不过,虽然内向型是和外向型相对的性格特质,千万不要简单的推论,外向型乐观积极,内向型就是悲观消沉的。如果你非要找出一个不那么乐观的对比,其实是我们上次谈到的神经质人格。
尽管很多领导者都有强烈的外向型特质,内向型的人也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很成功,也可以爱人类爱社会,比如甘地。他们只是不喜欢一群人的寂寞,更享受一个人的狂欢。所以,内向型绝对不是一种病态的人格特质。
相比外向型人格,内向型的人们更擅长一对一交流,更能在独处中创造出伟大的东西。比如说科学家和哲人。尤其在这个更为崇尚外向型人格的社会,很多人开始反思。推荐一本近期很畅销的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凯恩(Susan Cain), 讨论了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外向型人格的“便利”。她的经历让我想到自己小时候,爸妈每天都会问我“你今天有没有积极发言”。所以,即使当众讲话让我很焦虑,我还是不断地逼自己举手发言。结果是,老师的确更青睐积极发言的学生,我也因此得到了更多“锻炼”的机会。
等到长大进入社会,我们又开始强调社交是多么重要,所以即使忙了一天只想呆在家看剧,很多人还是会逼迫自己面对一群人“强颜欢笑”,仿佛不那么做就会失去竞争的资本。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生活越来越“浮躁”,社会上有深刻思想的“大家”似乎渐渐变少。
其实,每个人都兼有外向型和内向型的特质,只是比例多少的不同。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两者的平衡,并且尊重每个独特个体的“专属特质”。
参考资料
1. Cain, S.(2013).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1st ed.). New York: Broadway Paperbacks.
2. Watson, D., & Clark, L. (1997). Extraversion and its positive emotional core.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76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