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每天下班回来就看书和写作,那时候感觉看书和写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基本上一两天就能看完一本书。但一个多星期后,也许是感觉疲惫,于是慢慢开始懈怠了,从每天都会看书,变成了偶尔看看。
于是我很懊恼:为什么当初热情高涨信誓旦旦要坚持下来的事情,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呢?
昨天听了古川老师的课,我找到答案了。
坚持不下去的三个原因
1、开始时发力过猛
2、遇突发事件,一时间停滞了便没有进行习惯
3、厌倦型,因没有新鲜刺激而放弃
我们如何越过放弃的“地雷”呢?
三大原则
1、选出一个习惯,不能几个同时进行
2、选取有效的一个行动,不把行动规则复杂化
3、集中于行动而不是结果
听了这三个原则,颇有恍然大悟之感,因为自己之前好像都做了相反的行动,我觉得自己很贪心,想同时养成好几个习惯,既想看书又想写作,既想冥想又想运动,还想学英语,而且还很在意结果,而不是行动。
习惯化的养成的三个时期
❶ 抗拒期(1-7日)
从一小步开始,起点定低一点
例如:把慢跑改成换上步行15分钟的运动、听英语录音5分钟、阅读一页教材…
简单记录
例如:可以在智能手机应用中记录
形成习惯在于每天坚持,即使今天上班很累,很头疼想睡觉,想到有一件事没做,也要做了才休息,因为小步,所以每天都要坚持。如果事儿做时而不做,你的心里则无法判断哪个是你的常态。坚持一周之后,身体的抗拒会越来越小。
❷ 不安定期(8-21日)
模式化
例如:每天把固定的一块时间用来做固定的事情,如晚上八点到八点半跑步,当生活形成习惯,则很难改变。
设置例外规则(坚持过程中遇到的意外:天气、加班或者疲惫...)
例如:加班时换上运动服,步行15分钟;疲劳、下雨时,也要换上运动服,做做拉伸运动,可以减轻,但不能归零。
设定坚持开关
A、褒奖类开关(快感)
B、惩罚类开关(强制力)
在难以为继时继续下去的动力,比如:奖励自己;创造被表扬的环境,提升干劲;找到自己的榜样;营造仪式感。也可以通过投资金钱创造损失的环境,交习惯朋友,向大家宣言等让自己坚持下去。
❺ 倦怠期(21-30日)
做出变化
例如:改变跑步路径、找跑步同伴、报名参赛
规划下一个习惯
什么在阻碍我们行动
恐惧+不安+麻烦→行动的制动器
·不想被否定,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语无伦次怎么办?
·因为是第一次,会顺利吗?
当我们所做的事情和平时的习惯保持一致时,我们的内心会感觉到舒服,可是当我们尝试新生事物时,我们的心里是拒绝的,此时我们会感觉到恐惧和不安。我们可以通过书写,去意识到不安和恐惧的真面目。当我面对一件事情怀有恐惧时,可以通过分解和迈出一小步来行动。
危机感+快感+期待感→行动的能量源
·因为被上司骂,因为明天是截止日
·因为快乐,因为擅长,因为能让人高兴
·因为将来能活用,因为会成为社会的贡献
我们要拥有提高行动的能量的视点,平时可以带入小小的变化和挑战,让生活变得丰富新鲜起来。
早起的技术
为什么要早起?因为早起可以掌握对生活的主动权,获得控制感,而晚睡则是一天都在处理事情,是被动的。
早起最关键的是有固定的睡眠时间,且睡眠时间要充足,如果要提早一个小时起床,那么就要提早一个小时睡觉。
早起也是一个习惯,当我们的生活有突发事件时(聚会、周末有安排、身体不适...),习惯就会被打乱,无法回到原轨道,早上起不来了。为此,老师提出了中心销和瓶颈的概念。
中心销:为了拥有理想的生活节奏,应该遵守的时间和规则。
例如:下班时间、早上的地铁时间、关闭PC的时间…(中心销是良性循环的关键)
瓶颈:打乱理想生活节奏、事情或安排等的模式。
例如:聚会、加班、上网、周末、身体不适...(我们要从挫折模式中脱身)
总的来说,把行动变成习惯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坚持,哪怕只做一点点也要坚持每天做,把习惯的心理作用利用起来,让大脑意识到这是你的惯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