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交易所

人啊,有时候没事干,就会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最近想到了一个关于资产流动性的问题。

比如股票作为一种资产,流动性是比较好的,如果资金量不大,买卖大盘股,挂个市价单基本就能立刻成交。小盘股流动性要差一点,成交可能有点延迟,但也不用等很久。

但汽车作为一种资产,流动性就要差一点。买个车,要看半天,还有一大堆手续。有时候店里没有现货,还要等到货了去提。开了一阵子想卖,还得麻烦好久才能卖出去,特别不省心。

再比如房地产,流动性就更差了。买房要看好久,紧俏的楼盘还不一定买得到;卖房要等好久,价格和需求没有研究透,挂半年也未必卖得出去。即便是有中介搭桥,买卖房产的谈判经常一谈就是好几天,最后还不一定能成交。

如果将资产的定义延伸一下(别拿经济学跟我抬杠),其实劳动力也可以说是一种资产。给自己干,风险比较高,但资产是你自己的;给别人干,别人支付了价格(薪水或者奖金),降低了你的风险,但资产就是别人的了。

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特别差。无论是招聘还是应聘,你投简历他筛简历,然后电话来电话去,然后谈半天才能谈到实质性问题(你怕他坑,他也怕你坑啊)。最后好不容易决定面谈,还有地理上的限制。同一个城市要花几十块钱打车,异地就得坐火车或者坐飞机了。搞来搞去最后没能成交,还得各找各家,周期特别长,特别浪费时间。

其实,不管是股票、汽车、房子,还是劳动力,归根到底不就是一纸合同嘛?条款上写得明明白白,你能得到什么(权利),以及有什么条件(义务)。但是,一纸合同能牵扯出的鸡毛蒜皮的事情越多,合同的流动性就越差。股票的合同很简单,无非是份额、投票权和分红的问题。但劳动合同就复杂了,条款一大堆,出了问题还得先走仲裁。

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流动性最好和流动性最差的合同分别是什么?想了半天,我觉得流动性最好的合同,也许就是金钱本身吧。拿着那张纸,就相当于跟中央银行签了个协议。如果以后电子货币普及,没准连中央银行都给取消了。

那么流动性最差的合同又是什么呢?我觉得……

是婚姻吧。

能一个月之内搞定的,都算是凤毛麟角了……

想换?等着吧,很多事,不是钱就能解决的,而且周期往往特别长。

也许少数人要抬杠,说:“老子/老娘有本事,可以换上十几个!”行,那你去找。如果你能在婚姻市场上找来这么多流动性,算你牛!

正因为婚姻市场的流动性太差,所以在古代就有了做市商这种职业。所谓做市商,就是在市场中促成交易、提供流动性的角色。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了。婚姻市场中的做市商,就是红娘或者介绍人,功能和股票做市商、房产中介、二手车买卖商一样,只不过历史更加悠久。

之所以历史悠久,是因为婚姻市场的流动性实在是太差了。差到不引入做市商不行啊,从古代开始就得有了。

为什么流动性那么差呢?还不是因为婚姻合同特别复杂。别看结婚证就那么几行字,其实能牵扯到的鸡毛蒜皮的事情特别多。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婚姻的本质了。

浪漫主义者可能会说,婚姻是“爱”、“宽容”、“忍耐”;实用主义者可能会说,婚姻是“利益交换”、“条件互补”、“各取所需”;还有悲观厌世的人可能会说 ,婚姻只是“一场游戏”、“一个舞台”。

我认为都不是。

婚姻的本质其实是:隐私的交换。

这跟养男女小三、摘野花野草可不一样。前者可以办完事就走,可以撒手不管,甚至可以逃避。但是结了婚?只要问题得不到解决,你躲都没地方躲。

谁让你俩交换了隐私呢。这可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差的资产。谁会轻易把隐私拿来做交易啊?

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隐私这种资产,流动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了。

有了发达的科技,没准也可以在隐私上面做做文章,搞个金融创新呢!

什么互联网+高利贷模式,什么这个呗那个呗,想法太土了。不就是钱多得花不掉嘛,才能做得起来。

说不定以后可以搞个互联网交易所,把隐私也放上去,进行配对交易,然后收取一定佣金。即充当了婚姻市场的做市商,提供了大量流动性,又促成了一对对美好的姻缘,多么的两全其美。

只要在交易所签了协议,上传个人隐私,就可以正式挂牌。点点鼠标,或者在手机上戳一戳,就可以跟心仪的对象打招呼。

打完招呼之后,如果你也同意,对方也同意,俩人就可以交换隐私。看完隐私之后,如果你觉得对方的隐私让你感到恶心,或者对方认为你的隐私引起不适,俩人就可以分手,分别再去找下一位。

电脑或手机上就可以操作,方便快捷。交易隐私,就像交易股票一样简单。

什么?你说你不想跟交易所签协议?哎呀,在方便面前,隐私算什么呢。等大家都在隐私交易所找对象的时候,你就成孤家寡人了。到时候,不想签也得签。

你问我有人作假怎么办?

那好办。招募最好的图像识别团队,所有P过的照片一律删除,先把虚报个人形象的问题解决。

再雇佣最好的背景调查团队和私家侦探,年龄、犯罪记录、学历、职业、收入,有多少资产,有多少负债,有没有婚史,一律查得清清楚楚。

如果将来政策放开了,还可以调取开房记录、体检结果,情感和身体上的问题也能帮你弄得明明白白。

骗婚?想得美。

等交易所做大了,还可以推出增值服务。只要定期缴纳会员费,就可以看到其他人交换隐私的历史数据。相当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情。你交了钱,就让你看行情。

而且还可以仿照股票交易,发明一个名叫“换手率”的指标。如果一个人交换隐私的次数太少,换手率太低,那证明他/她缺乏吸引力。如果一个人交换隐私的次数太多,换手率太高,那证明他/她隐私不靠谱,比较危险,应该回避。

你问我交易所用户太多、隐私太多,看不过来怎么办?

其实也好办。交易所开放网络接口,人工办不到的事,你可以写程序帮你办。如果你不会写程序,就雇程序员帮你写。

在股票交易所,计算机可以进行“条件选股”、“量化交易”。在隐私交易所,咱们可以搞一下“条件选人”、“量化撮合”。合理运用大数据,帮自己过滤掉一切不符合心目中隐私标准的人。

互联网+高利贷就是金融创新了? 

其实互联网+隐私才是金融创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