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在。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老师,堪称我辈楷模的老师。
【1】
陈伟老师的微信、及公众号的名字让人过目难忘:
寂寞不语。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把所有专注力都放在自我成长上面的人,一定是远离尘嚣、且不被理解的。但是那又如何。不必解释,无需喧哗,寂寞不语才是先行者最决绝的态度。
陈伟老师加入我们写作群比较早,但是在个人品牌方面的探索他已经远远走在我们前面,不知不觉他影响的人数已经达到了6000多人的量级。所以称他为先行者、称他为老师,并不为过。
【2】
未来的每个人都有必要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理由一:未来,一个不会在互联网上发声的人,影响力就会被局限在身边那十几人、顶多几十人。
理由二:没有真正尝试过流量变现的人,不仅抓不住这一次流量红利,而且抓不住下一次、每一次。
结论:拥有自己的流量、并尝试变现,这件事确凿无疑,越早越好。
具体怎么做?
A 现在开始写。
陈伟老师从一开始的阅读量个位数,到现在每篇文章几百上千的阅读量,6000(现在应该远超这个数字)多的粉丝量,靠的是坚持日更、不断优化。如果你现在不写,哪有未来的积累?——哪怕是从阅读好文章时,在末尾发一段读后感开始,也是一种写作上的锻炼啊(所以读完这篇文章要不要评论,你自己看着办吧)。将来写多了,就可以打造自己的公众号,理论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读到你的文章!
B 现在开始练演讲。
不会演讲,你一次只能面对面沟通,影响一个人。学会演讲,一次在线分享甚至可以同时影响数十万人。演讲和写作是人生的放大器技能,和你的任何其他技能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你的多维度竞争力,对普通人进行传说中的“降维打击”。演讲方面陈伟老师普通话底子好,并且作为学校的计算机老师,这也是他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3】
陈伟老师的精力之旺盛,简直骇人听闻。
有一次我读到他的公众号文章,他发起了一个“五维个体早读群”,规则是这样的:
1.全天禁言。交流时间,早晨5点-6点。
2.每天具体安排:早起5点到6点,早起打卡;寂寞不语领读20分钟,然后自读25分钟,最后交流输出。
3.每周一本书,领读书目前一周周六公布。
4.本群的目标,培养早起早读写作习惯。
看完之后我就知道差距了:5点起床已经吓死了99%的人。而陈伟老师还要领读、组织活动、完成写作。一大早,很多人刚刚起床、手忙脚乱地赶着上班,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每天进步1%」。
更让我佩服的是陈老师无与伦比的「践行力」。
普通人遇到事情要花大量的时间想、想了又想,然后错过一切。而陈伟的思想和行动之间毫无隔阂。想到了,那就做啊!既然做了,那就要想办法做成啊!
在上家公司听到一位副总说:有领导力的人总是说,“来,我们来做……”;而一辈子打工的人总是说,“为什么要做?可不可以不做?”。
我们总是希望不要做、少做,然后就成为了世界的旁观者。而陈伟老师在短时间内密集地行动、迭代,打造出了践行社群、读书群、早起群、小密圈、训练营……等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线上产品。他才是世界的参与者。
“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更努力。”
你得在身边找到几个像陈伟老师这样的人作为榜样,这样你才会像尾巴绑了鞭炮的牛一样火急火燎地跑起来,而不是沉浸在幻想中日复一日、毫无建树。
【4】
达者为师。
从陈伟老师身上我学到了三点。
1)要做成事
做成事>做事>各种想但不行动
陈伟老师说:“我不想自己成为一个只是过程努力的帮样。在网友的留言中,有相当一部分留言是,佩服我的坚持和努力。我很感激你们的鼓励,然而实话实说,我不想那个只有努力的人,我要做一个按照正确方法做成事情的人。”
空想无益;沉浸在“努力”的错觉中也没有用;唯有你真正做成了的事情,决定了你是谁。
2)要清醒
当身边的朋友文章10w+、100w+的时候,陈伟告诉自己:“我放弃对10w+文章的追逐,我要继续走我自己的路。”
他觉得追逐10w+的文章,和他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陈伟老师只是想通过写文章,倒逼自己的输入,倒逼自己的思考和成长,继而带动他人的成长。追逐阅读量、刻意讨好,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注意力。
人生路上的诱惑太多,能保持清醒的人太少。陈伟老师这样的朋友,你值得拥有。
3)专注于成长
陈伟老师做的很多事情,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回报的。
他日更写作,不会有人给他稿费。(当然军哥这样天天写也是木有稿费的)
他运营社群,动不动给积极学员送书、各种福利,搞不好入不敷出。
他带人共读好书,组织各种活动,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回报似乎真的不成正比。
但是赚钱有那么重要吗?——你要赚的是未来。
“任何时候只做一件事就够了,那就是成长。
成长,才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办法!”
END.
文/刘慕青城 2017.9.13
PS:欢迎关注陈伟老师公众号「寂寞不语」。
后台回复关键字可了解他的经典作品:
5 ,看文章 “ 五维打造模型 ”;
21 ,看文章 “ 21天五维写作特训营 ” ;
100 ,看文章 “ 100天五维个体崛起陪练营 ”;
积累 ,看文章 “ 积累才是天天的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