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彩色的阅读教室》时,我认识了一个叫周其星的老师。他在深圳一间小学当老师,致力于推广阅读,他把自己称之为“种树的男人”。这个称号来自于一本同名绘本。
七年级上册第13课,就正好是节选自这绘本的文章。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深受感动,也明白了为什么周其星把自己比作“种树的男人”。我的角色与周老师类似,因此,也觉得自己是一个种树的人,一直很想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昨天和今天,我上了这篇课文。
昨天先播放了改编自原著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曾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然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以“这是一个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读书随笔,300字左右。
今天一早,我就收到了这个作业,然后批改了出来。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个故事是很有感受的,写出来不是很好的文章。下午上课,我先让一部分随笔写得好的同学分享了他们的作文,然后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谈自己所得到的启发。孩子们很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后,我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我把自己做阅读推广跟种树类比起来。
上课流程:
第一课时:
引入:
有这样一部作品,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部动画片感动无数人,仅一年时间,就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多了150万棵树。
这部作品就是《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改名为《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介绍: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作品《植树的男人》虽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观看视频《植树的牧羊人》:
请用一个词概括:
这是一个关于______的故事。
第二课时:
引入:
故事是虚构的,但类似的真实故事并不少见。
远山正瑛(1907—2004 )
农学博士日本远山正瑛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97岁,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
在他的影响下,日本7300志愿者来恩格贝种树,种下树木300万棵,染绿黄沙4万亩。
1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
马永顺(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全国劳动模范)
1950年,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
2000年,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
马永顺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以前采伐了36500多棵树,今后我要上山栽树,还上这笔账。”
自1960年,马永顺40多年种树不止。1991年,马永顺已是78岁高龄的人了。他掐指算了一下,还差近千棵树没有还上过去的采伐“欠账”。 于是动员全家每年都要跟自己上山造林。 至今“马家军”上山造林已有九个春秋。到1999年,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树苗已达5万多棵。
表扬:优秀随笔作者
分享:
杨高瓒(奉献)
黄子珊(幸福)
李俊毅(环保)
杨海婷(创造奇迹)
张乐然(单纯)
葛天成(坚持)
我的分享:阅读推广与“种树”
黄子珊的读书随笔
杨高瓒的读书随笔
这是一个关于“种树” 的故事
一个牧羊人,连续30多年种树,把一个不毛之地变得葱茏、富裕。 这个故事富有寓意,我们可以作多种解读。
在我看来,阅读推广就是一项“种树”的事业。我把读书的种子种到我所教的每个孩子的心里,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滋润和装饰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用茂盛的森林、芬芳的微风和淙淙的流水替换掉原来的荒凉和贫瘠。我面前的每个孩子就是我种下的橡树、山毛榉和白桦树。
阅读推广这个事业,跟种树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成活率不是百分百的。种下十万棵树,只有一万棵长大。阅读推广,种下一万棵读书的种子,也许不到一半的人从此爱上读书。
但,我不能因此放弃。只要坚持,种下更多的种子,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而且,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会把自己生成的读书种子传递给别人,于是,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读书。
我为什么要做阅读推广?因为读书能使我们荒凉贫瘠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滋润。
就像故事中的普罗旺斯高原,原来充满争执、愤恨、不满和精神病,这是自然环境过于恶劣、贫穷造成的。
后来的普罗旺斯则变成富裕、安适、幸福,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改善了。
我们的心灵世界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的内心像荒漠一样,没有知识文化,没有道德修养,不也是一个野蛮人吗?如果我们内心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良好的教养,我们不就变得平和宁静、安适幸福了吗?
如何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跟植树的牧羊人是一样的,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如此简单而已。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么就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吧。不要管外面的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不要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件简单的事情,连续做上一万次,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效果,连续做上几十年,就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我要做的,就是坚持把一本本好书推荐给孩子们,带孩子们一天一天地读,一本一本地读,直到读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