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请放下你的“圣母心”,这样你才不会焦虑

文|花姐姐

做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慢慢的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父母的问题,而父母的问题很多都是缘于妈妈们的“圣母心”,也就是母爱泛滥,想让孩子成为全能儿童,把自己变成超人妈妈。

有一次,我们全家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玩,这所公园环境优美,空气也非常清新,我们全家人非常的享受。

正当我们全家人享受公园的美景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个女人说话的声音,我们穿过一颗树后,发现是一位妈妈推着自己几个月大的宝宝,边大步走着边对宝宝说”宝宝的名字叫月儿,宝宝的名字叫月儿,宝宝的名字叫月儿... ...

出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习惯,我本能的想到这位妈妈可能是想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所以一遍一遍地给他重复。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时期,几乎每一个父母都有一本育儿经,也知道非常多的科学育儿知识,于是,就想把这些知识全部运用到孩子身上。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全然不顾孩子是否需要,只想着我要把这些知识用在孩子的身上,于是看到什么新的知识新的科学,就往孩子身上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天才。

而当有一天,发现孩子并没有如书中讲的那么优秀的时候,我们本能的就开始否定自己,于是焦虑,急躁随之而来。

我们知道焦虑,急躁是一种情绪,那这种情绪从何而来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有一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A表示诱发事情,B表示个体针对些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他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诱发性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

也就是说,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

因此,错误的信念B也称为非合理信念。

那对很多焦虑的妈妈们来说,“圣母心”就是一个非合理信念。

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圣母,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要给孩子最好的爱,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家庭变得最幸福的家庭。

所以,她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孩子非常的负责任。

但是如果孩子一旦不优秀,家庭不幸福,那么就会让她感到非常的挫败,甚至还会愤怒。

所以,她们的生活状态也常常是急燥的,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母亲,她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步伐非常快。

而急躁和焦虑常常会让我们忙得给孩子灌输知识,却忘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的美,生命的美。

有一次,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一对父母带着他们约2岁左右的孩子,正好红灯亮了,父母连忙指着红灯跟孩子说:“宝宝看,红灯亮了,一会绿灯又亮民,红灯停,绿灯行,小朋友要记牢。”

但是这时,孩子正在观察旁边的汽车,父母回头一看,自己白教了半天,孩子压根就没有看那个红绿灯。而父母觉得自己的功夫不能白费了,于是用两只手把宝宝的头板过来,再次用手指导到前面的红绿灯,继续讲,可是,这时,可怜的宝宝一脸茫然,他的神还没有从刚才汽车的中回过来,父母强行把他把过来后,他不知道看什么,在他的眼前有大人伸出去的胳膊、电线杆、还有远处的楼房,还有路边的树,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

而爸妈口中说的红灯停,绿灯行,对宝宝来说,也许成人的手指,也许是蓝天,也许是白云,但不管是什么,宝宝的心绪应该都是乱的,因为他不知道他该看什么。

让孩子什么都知识,也是“圣母心”妈妈重要的情绪诉求之一,于是,妈妈很勤奋,孩子越撒也不知道,最后失去体验生命的能力。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教育的意义是:

当年看到天边落日余晖,一排大雁南飞,你脑海想到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卧槽,好多鸟,卧槽,这些鸟好肥,真好看,太他妈好看了。

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教育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是在于体验生活的美。

所以,妈妈们,请放下你的“圣母心”,这样你才不会焦虑。

那如何才能放下圣母心,放下焦虑呢?

我们这里分三步走:

第一步,接纳自己的焦虑;

为什么要接纳自己焦虑呢?

我们知道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有正负之分,正面情绪能使我们开心快乐,感到舒服,所以我们喜欢正面的情绪,例如,高兴,快乐。而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恐惧等他会让我们感到难受,所以,我们本能的会拒绝他,不想接纳他。

然而,实际上,负面情绪会让我们产生力量,例如,恐惧让我们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悲伤则帮助我们更好地承受失去,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有其正常的诉求,所以,我们要接纳这种情绪,去觉察这个情绪背后他的诉求是什么?

例如,“圣母心”的妈妈之所以焦虑,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把事情做好,把孩子带好,让家庭幸福,得到其它人的认可。

这种诉求是可以被允许的,也是我们成为更好自己必需要的一种诉求,所以,我们要接纳焦虑,接纳自己内心真实的诉求。

讲到这里,有些妈妈可能会问了,我的诉求既然是正常的,是可以被允许的,那我为什么还要焦虑呢?

这就要说到如何放下焦虑的第二步了。

第二步,觉察正常诉求里的非正常诉求,也就是错误的认知或者说信念;

在前面我们分析到错误的认知和信念会引发我们的情绪。

如果我们焦虑了,那也就意味着我们有了错误的认知和信念。

那“圣母心”的妈妈错误的认知是什么呢?

那就是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做事情的目的不是因为自己想要去做,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

但是,我们能控制别人吗?

不能,对不对,那一旦我们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我们本能的是不是就会不高兴呢?因为我的诉求别人没有看见呀。

但是,我们说,成年人是要为自己负责的,这里的负责不仅包括我们的情绪,还有我们的需求,动机以及行为。

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认知,转而用一种正确的认知来满足我们的诉求。

例如,我们想让孩子优秀,想把孩子带好,一定是出于我们真心的爱孩子,希望孩子将来能幸福,而不是因为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把孩子培养的很优秀。

并且只有我们真心爱孩子,我们才能从心底里感受到孩子的需求,这样才会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才不会在孩子想要看车的时候一定要他看红绿灯。

第三步,降低要求,降低期望;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100分的妈妈,但是100分真的很难,给自己打60分就好。

为什么?

因为假如我们对自己要求太高,我们就会关注于结果而忽略过程,就会进入到一种类似于溺水的状态中。

例如,妈妈们常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是:孩子呀,你现在多吃一点苦,将来才能幸福。

可是我们发现,那些总是吃苦的孩子后来一直也没有幸福过,因为他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味道,我们说幸福是一种能力,而能力通常是需要学习的,所以,让孩子学会幸福比学会吃苦很重要。

那对“圣母心”的妈妈同样也是,降低要求,关注过程,享受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每分每刻,而不是带着焦虑的身体,疲惫的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

最后,我想对“圣母心”的妈妈们说,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做最好的自己,焦虑就会离你而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07年10月20日 第七颗牙(左下切牙)冒出。所以最近睡觉时比较烦躁。 10月21日 连跌三跤 今天真...
    羊羊羊羊汪阅读 3,735评论 0 8
  • 第一章:减少javascript对性能的影响: 闭合标签之前,将所有的 标签放到页面底部。这能确保在脚本执行前页面...
    苏敏阅读 152评论 0 1
  • 这几天,心里七上八下。 写字也有些日子了,一直秉承直抒胸意的初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随心所欲。符号、词、句、段落,...
    银子姐阅读 280评论 6 1
  • 今天是我的生日,从今天起,我正式踏上了奔三的道路一去不回头 到现在总共过了二十个生日,记忆中仿佛每个生日都差不多,...
    鳥投林阅读 129评论 0 0
  • 在Android Studio使用Butterknife插件报错,下面是报错信息:cannot add an ac...
    Android_冯星阅读 2,73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