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稻盛和夫写的,叫《当你“极度”认真地工作的时候能扭转人生》。摘自他的《干法》一书。
文章不长,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对于工作应抱持的感恩积极努力的态度,第二部分以自己年轻时的一段工作经历为例,说明当人极度认真工作时可以改变人生。初看这篇文章, 让人想到天道酬勤的古训。觉得文章写得蛮好的,三观正,例子也很有说服力。可是稍微仔细想想,又觉得很不对劲儿。
很不对劲儿在哪里呢?
第一,文章片面强调工作磨炼心智,提升人格。却忽略了热爱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这个基本条件。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深以为然。 热爱分真假,假热爱是策略(看上去很认真很忙),真热爱是天性。衡量真假热爱的唯一标准是内心是否享受做事的过程。假热爱越干怨气越大,长期身心分裂,容易诱发人格分裂等精神问题。真热爱才会滋养人的心灵和提升人的品格。古今中外所有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自己真心热爱的领域做出的成就。稻盛和夫本人也是。你能想象让一个热爱数学的人去从事他并不热爱的绘画结果会怎样吗?也许经过“极度”认真的付出,他也可以成为一名画家,但绝成不了伟大的画家。稻盛和夫本人能够建立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是出于对商业的真心热爱吧,如果让他回家喂鸡种地,他还能坚持这份“极度”认真的工作态度吗?不一定吧。所以,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极度认真工作,才可能有所成就。否则,表面装着挺热爱,内心叫苦连天,恐怕只会越努力越痛苦吧。 那哪里是极度认真啊,根本就是拧巴,是自虐,那样的工作也是把自己培养成奴才的过程。实在是没什么值得炫耀的,看着怪可怜的。只有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体内才有万物苏醒的感觉,精力旺盛,不怕吃苦,越挫越勇,才会有所成就。
还有,一说起热爱,很多人好像认为这是个很宏大的词,非得跟很重大的事情联系起来似的。个人觉得这是误区。热爱藏在最细微的事物里。日本有两个最出名的老爷爷,一个是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个是米饭仙人村嶋孟。他们都是出于热爱做寿司、热爱做米饭的心意,才把它们做的很好很好的。在我们看来那只是做饭这种很微小的事物,在他们眼里却完全不同,那是天大的事,能体现他们自身价值。他们非常享受做事的过程,所以才做得比别人好。没有热爱,空谈工匠精神,开玩笑吧。
热爱,个人觉得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人格,无关乎具体工作(好像和前面说的热爱才会干好相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即使稻盛和夫去干别的,相信也不会太差,只是他更合适商业世界,幸运的是,他遵从了内心的这种信仰,没有选择去喂鸡种地。 热爱当是人性底色之一。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有人比较幸运,热爱的事情恰好就是本职工作。可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幸运,做的工作只是一份维持生计的饭碗,谈不上热爱。做事做的好不好,与事本身无关,与人是否热爱这件事关系重大。写到这里,突然理解了前段时间过劳死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为什么那么拼了,因为热爱呗。
第二,作者拿自己的切身经历举例,忽略了机会成本。
文章中,作者说自己年轻时本想辞职,但因为机缘巧合,没能辞职,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干。没想到干着干着真喜欢上那份工作了,没日没夜地认真钻研,结果干得很出色。我想说,这并不是作者主动选择的道路,实在是没有别的退路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努力。如果当初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也许今天的稻盛和夫是一位出色政治家也不一定呢。所以,文章忽略了这种潜在的机会成本,过于片面。当然作为一篇励志文,以自己的成功经验为例,无可厚非。只是读者需要自己得多琢磨琢磨其中,这种经验是否适用于自己。
第三,文章中自始至终没说明白“何为工作”。
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中一直强调的“工作”,是看似广义实则狭义的工作,太过空泛,有喊口号之嫌。个人理解的“工作”,广义上,是能让人全心投入去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包括玩。如果一个人能全身心地、心无旁骛地投入一种玩的游戏中,那么,我觉得ta就是在认真工作。狭义上,更多人认为工作是一个朝几晚几,按时发薪的活儿。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工作,显然指后一种狭义的工作。文章里也举例木工老师傅的例子,但那是更多是出于热爱,而不仅仅是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境界。戏曲圈有一句话叫“戏比天大”,一般人肯定会认为这是混账话,戏怎么会比天大呢?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戏曲或不够热爱戏曲。这就像是你给一个爱吃素的人推荐说红烧肉有多好吃一样,对方应该是没太大兴趣的。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如果把工作界定为广义上的工作,文中观点勉强还说的过去。如果只是狭义上的工作嘛......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听说过一句中国古话“树挪死,人挪活”,呵呵。
第四,极度认真也应该有个上限。
读完此文,理解了怪不得日本人过劳死人数常年居于世界前列这个事。这种洗脑文对此应该功不可没吧。乔布斯也是工作极度认真吧,所以上帝把他提前叫走了。
第五,读文章时,除了注意作者的观点和立场之外,还应注意作者的角度,也就是出发点。
人们普遍都有崇拜强者的心理,所以鸡汤文成功学才会大行其道。 恕我说句不好听的,文章作者的出发点是站在成功人士的角度,对涉世之初的年轻人的一番苦心劝诫,这本没有什么不对,但以过来人身份劝诫也是有风险的,因为对你来说是宝贵经验的东西,对另一个人而言很可能就是一堆废话,没什么价值。搞不好还会误导别人,那更可怕。经验只能属于个人,别人顶多参考借鉴,要是全盘模仿,死得肯定很惨。写《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那位著名大仙儿,最后不也沦为众人笑柄了吗?
前段时间看了篇心理学文章,其中谈到某一领域的领导者通常都希望这一领域的其他人服从自己,所以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未知事物中困难的那一面,好吓退那些冒险者和开拓者,来稳固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地位。虽然这种观点有一点点阴谋论的味道,但个人觉得从挖掘人的潜意识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还是很靠谱的。
传统日企是终身雇佣制,老板当然不希望员工朝三暮四,频繁跳槽了,万一把商业机密和客户资料带走咋整?所以培养出听话服从、蒙头干活的员工是这类企业老板的最爱。我猜这也是日企为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几乎没有什么著名企业的原因之一。都是老实听话的老黄牛,能发明出什么新鲜玩意呢。
曾看到一段别人的话,写得非常好。 “我以为生命本身就是目的,就是活着的意义。造物主赋予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感觉,赋予人心灵和思想情感,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将之发挥到极致,将生命的潜能、光华发掘、发挥到极致。”个人以为,做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热爱一份工作,尽可以极度认真地去做好它,如果没有热爱这个重要前提,那么也许越极度认真工作,越会怨气冲天,累死活该。与其如此,真不如拿起自己热爱的事情下一番苦功呢。没准还能东边不亮西边亮哩。
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