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容貌焦虑,大概是从考研初试结束的十天后,发现我虽然体重没有大的改变,但是脸上的变化很明显,浮肿,黑眼圈,还有莫名其妙的双下巴。每天学习最大的阻力就是照镜子,一照就是一个小时,大概就是想不通吧。初试结束后与想象中的明天相反,不仅迎来了失业,还迎来了颜值的最低谷。
我大概是小时候好看,长大就会越来越不好看的类型,大概是因为和林妙可有一样的五官硬伤,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但这个事实给我带来的焦虑和难过强烈印证了一个观点,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需求并不是。小时候长得好看,会给自己带来总是欺负自己的男生,会给自己带来别人的嫉妒。那时候只是想躲起来不被别人看到,而没有因为长相而炫耀自己。反而长大了,当意识到自己是个颜值不再出挑的小女孩时,不断地感到沮丧和郁闷。
情绪是浮在表面的,而沮丧和失落往往比快乐更加容易。在对自己颜值很自信的阶段,鼓起勇气去追一个男生,但人家不认账。那时候会不断地问自己,为啥他喜欢的人长得没我好看呢?而换作现在,则会更加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普通吧。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颜值不上镜,既可以不断地尝试失败的妆容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绝望。是的,我的气质不太适合化妆。也可以实实在在地接受这一点,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改掉自己颜控的认知,加强锻炼和气质,仪态的培养。找一份不太需要长相出挑的工作,带着普通的脸过好剩下的人生。固然,家境好,长得漂亮算是一项会给自己加分的特点。但诚如一位母亲对她女儿所说的那样,愿你拥有平凡的容貌,才会更加懂得慈悲。
我之前的同学曾经安排过我和他的一个好朋友相亲,对方大概是标准的校草的长相,而我只是中等耐看。对方的个性学历各方面都很好,但读书的六七年只谈过一个女朋友,还是被追。最后因为不够喜欢所以拒绝了。相处的过程中大概会因为各个方面感觉到自卑,也和多数女孩一样更加容易对这个男孩子一见钟情。但我的理性告诉我,这种长相带来的晕环效应并不是自己相处久后的真实感受,而会随着接触下来发现对方的缺点后逐渐递减。相比于太过惊艳的长相,也许我这种耐看的气质给人带来的所谓越看越有气质的印象反而对于对方的好感度是逐渐递增的。所以就更加没有必要去追求不现实的第一眼高颜值了。
也许从小到大被父母宠爱惯了,所以总会对自己的实际条件高估。而当客观而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真实条件时,反而更加坚定地爱自己。人天生总是有各种各样个性的不足,我在颜值的普通中学会从颜值即正义转变为多多欣赏他人的谈吐,内涵气质。学会接受这个看脸的世界,但同时保有对所有人持欣赏态度的宽容而非挑剔。摆脱自我焦虑最好的办法在于一位哲学家所说的话,即他人是不是我的我。把自己的烦恼放在众生的身上去思考,不拘泥于做竞争中的赢家。而是深深意识到人类本身就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同理不仅在于认知,更加在于体会和他人相同的处境。普通的颜值希望被重视,而高颜值也常常有被过度关注,被赋予更多期待的烦恼。人的每个特质,思考时要舍弃如果我是他就好了的思维,而是学会从更宏大的范围去考虑。无论是英雄还是平凡人,我们都仅仅是历史长河里和他人并无二致的标本。我们能做好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空话,毕竟万事都没有好与坏的结果。而是,接受现有的条件,然后投身于自己应当承担的使命中。个人的优势所带来的快乐毕竟是有限而短暂的,而投入,付出,忘我所带来的快乐则更加永恒。
爱情中的一眼万年,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绝不仅仅在于颜值,而在于接纳对方的真实和可爱。同理,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奇迹可以发生在任何普通人身上,也许他没有任何的光环加持,但一个人的坚持,笃定,热爱,自信,勇敢,在经受一次次生活对自己打击时仍能持有的赤子之心,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优势使我们幸运,但平凡,不幸,被忽视才使我们真正学会感激。读读我与地坛吧,然后你会明白,世间所有美好我们仅仅是经过就已经足够了,而并非真正拥有。万事万物终将尘归尘,土归土,但请记得我来过,我爱过,我也很感谢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