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旦入了局,便再很难洗脱曾经的历史。
而这世上又从来没有后悔药,所以,在做选择之前,这就有了一个前提条件,去尽量做正确的事情,以及正确的做事。
所谓世事纷扰,有些事情很难拎得清的,更多的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
前段时间,看旧上海黑社会大佬杜月笙的故事。
确切的讲,杜月笙并不是恶人,结果反而落入了“我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窠臼。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作为呼风唤雨的一方人物,杜月笙努力洗刷和洗脱自己曾经的身份,积极的向主流社会靠拢,他改变自身的形象,一袭长衣长褂,更像是一个知识分子,不但对困苦的大众相助,也向社会,向一些名流慷慨解囊,最终换来的还是不被主流认可。
就像是一个人落了水,努力地抓一个稻草,奈何自身的重量以极大地优势压倒了这根稻草,所以所有的努力也终究是徒劳。
也像是在沙漠里陷入了流沙之中,越是挣扎,越是陷得更深。
想起了《水浒》中的故事,宋江之所以接收招安,内心渴求的恐怕还是被主流认可,最终结局固然很惨,但对他而言,向着光明而去,纵身化为飞蛾又如何?
二
普通人只所以是普通人,主要还是陷入局中不能自拔,其实更多的还是思维的迷局。
普通人和成功人最大的区别恐怕还在于对于事情的认知不同。
见识、见知,眼界的不同,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有着天壤的差别,得出的结论和导向也就自然不同。
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行为决定最终的结果,差异就此拉开。
所以我们理解了为什么“孟母三迁”的故事。
所以我们也更理解了为什么学区房炒的为什么火热?甚至小区之间为了获得更好地教育资源,为了划到理想的片区,而闹得不可开交。
向优秀的人靠拢,你会得到优秀的机会,否则便是无尽的沉沦。
都说社会要慢慢分层,普通大众、中产阶级,富人阶级,从本质上是认知的分层与分级。
富人阶层更容易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上名校的机会自然也会大,后来获得的发展的空间也必然大,普通人少了这样的途径,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来翻身,似乎难上加难。
成事无非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堆积出来一个结果。
认知的过程就是要创造这样的条件,达成想要的目标。
三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每天有个著名的罗胖60秒,每天都会用浓缩的语言来表达和阐述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认知。
今天他分享了学好一门技艺的三个幸运条件。
他先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作家认识了一个法国女孩,为了和她接触,他拼命地学法学,结果爱情没成,反而他意外的收获是学好了法语。
罗胖总结了三个条件,第一是喜欢,第二是动机,第三是回应。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自发的让你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再苦再累都愿意。
其次呢,动机,是做这件事情的缘由,以及由此树立的目标感,就行一个无形的发动机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次,是回应,这是鼓励的手段,会让你看到希望,并获取坚持的理由。
试想一下,其实所有的事情,要想做好,还都具备这几个条件。
做事情,就是要入局,入了局就要“三思而后行”,毕竟我们的今天是为明天来铺路的。
既如此,我们是否讲究点策略和手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