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整理:妙学巧记王晓阳老师
电话微信:18303756878
妙学巧记·记忆潜能开发中心
2019.02.22
父母死气沉沉的人生给周围人,特别是子女,造成的心里影响之大,无出其右者。——卡尔.荣格(瑞士心理学家)
1.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你认为好父母应该随时陪伴孩子,为孩子鞍前马后么?家长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守着孩子,促进他们的一切交往和活动么?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和孩子相关的事吗?你是通过全方位管理孩子事务来对孩子表达爱么?
自从你得知自己有了孩子(甚至他还未出生),你每天都感觉好像在参加一场持续时间不明的且每个项目都很重要的比赛么?你在忙于追赶别人的生活吗?你能忽视别人的恐惧和意见,经过通盘考虑后,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吗?你会把家长会开得像公司董事会吗?轮到你为孩子们的体育团队准备小吃时,你会追求完美吗?
孩子的成就是你的成就么?孩子的幸福是你的幸福么?孩子的生活是你的生活么?孩子是你的生活激情来源、满足感所在吗?你认为亲子关系是你唯一真正重要的人际关系吗?你是那种"只希望孩子快乐"的家长么?
由于要陪孩子完成某个重要的事情,你放弃过个人锻炼吗?你有考虑过照顾好自己的基本需求吗?你有努力工作并腾出时间放松吗?你有抗挫力吗?你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吗?你的行为是恐惧驱动的吗?你有时间,有心情向他人释放善意,表达感激吗?
2.想知道我的答案?请接着往下看!
每个人都应该走在由自己的选择构筑的生活道路上,路上铺着自己的经历,通往自己的梦想。如果我们跟孩子一起走他们的路,或者是帮他们走路,那我们不仅剥夺了他们形成自我效能这一人类基本需求的机会,也失去了继续构筑我们自身道路的机会。
如果你想让孩子明白体育运动很重要,那你就应该去跑步。
如果你想向孩子说明一样东西对你很有价值,那就拿相关的书来读,跟朋友聚会聊聊,或者去看场电影,然后回家说给大家听。
如果你想让孩子知道"活在世间感觉良好,人的生命特别有意义,有激情的满足和成就感才能持续更久",那就在工作中发挥你的优势,在生活中体现你的价值观,花时间和更多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积极展示什么是充实的成人生活,找到你的激情并为之持续付出。
如果你想让孩子珍视自己照顾好自己,那就首先为你自己珍视的东西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需求。
如果你想让孩子勇敢生活,那就不要让他人的恐惧和意见席卷你的生活。
如果你想让孩子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那就首先认真考虑一下你自己的优先事项,而这个优先事项不一定非得是孩子。
如果你想让孩子认为这个世界还算安全可靠,那就那可能的时候释放善意感激他人,建立一些亲子关系之外的其他亲密关系。
如果你想让他成年后能能平稳进入成人生活,那就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成年人生活"很有吸引力,他也想成年后拥有你那样的生活。
3.怎样才能成为更好的家长
你必须确保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不仅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孩子。
成为更好的家长和成为更好的自己其实是同一件事。
第一,发现你的激情和目标,据此规划人生道路
找个能让你安静思考的地方,写下自己擅长的事情,那是你的能力所在;写下自己重视的事情,那是你的价值观所在;问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以什么形象出现,希望在别人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想做什么事,吸引你的工作类型和工作方式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有助于你找到激情所在。
如果你想获得进一步的指导,也可以读巴巴拉.谢尔这样的人生教练的书;也可以通过优势识别测试了解你的性格类型;还可以学习艾克哈特.托尔这类精神领袖的智慧和研究。
第二,找到自己的生活重点,不用事事追求完美
做和你的激情相吻合的事情,用95%的时间做对你最重要的五件事。
不能做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是,不用解释太多,微笑淡定的说:"对不起,我不行。"这样就可以了。
第三,优先考虑你自己的健康和计划
认真考虑你自己的优先事项,优先处理这些事情,而不是等其他事情都井井有条了,再来处理。
第四,为你所有的重要关系腾出时间
第五,明确你和金钱的关系
如果你是少数富人之一,问问自己,金钱是否是你最真实的东西?你可能会发现,一心要让孩子走某种有利可图的路,对孩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孩子的生活幸福感比攀比资产的生活方式重要得多。
如果你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不算富有,那么认真审查一下你的财务状况。你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更好的处理与金钱的关系,同时也在给孩子示范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找到对你有意义的工作;量入为出;管好你的退休金。
第六,练习释放善意和感激
释放善意和表达感激,没有代价,不费多少时间,而且利人利己。你的话会让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也会让你感到更快乐。你可以每天记下令自己感激的事情,长此以往,你就可以增加人生的幸福和健康,你会成为更好的人。
第七,允许自己和孩子有时不快乐
如果把"让孩子快乐"或"让自己快乐"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或者认为你的快乐应该取决于孩子是否天天快乐,这对孩子和家长实际上是双重负担。因为如果他们觉得不快乐,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失败。偶尔不快乐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接受自己和孩子不高兴,生气,这问题不大。
我们和孩子都需要知道:奋斗使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有很多快乐,但也一定不是一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