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大编辑
河南大学2016级编辑班班长 姜宝成
《朗读者》有一期节目的关键词是“遇见”,主持人董卿在开场白中说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2018年元旦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其他班委把这句话稍作修改写在了送给全班同学的元旦贺卡上: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而我们遇见你,就有了大编辑。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祝你元旦快乐。
进入大学之后,课堂经常是以大班上课为主,下课之后身边的同学们大多以宿舍和社团为伍,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一起逛街,而与班级其他同学接触交流较少,所以很多同学都觉得大学生活虽然自由欢快了很多,但是似乎少了点班级的感觉。
而我也是有所体会,但作为班长,我想我要让我班级的同学有更多班级感觉的存在。所以在2018年的元旦,我联合其他班委给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制作了贺卡,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喜欢、能够更快融入大编辑这个班集体。
冬至饺子,可能包得不好看,但却是我们情感的凝聚
那年元旦前的冬至,我还组织了我们班的饺子宴活动。活动举行前,我先在班级里发布了通知。预想的是班里所有同学都会去,但是在休息时间组织班级活动,人怎么会齐呢?全班42个人报名了20多个,当天还有同学有事没去成。不过后来想想,能去一半的同学已经是很不错了。
饺子宴活动当天,我异常兴奋,因为那时候烫了头,所以早上起来头也没洗,就去了中心食堂二楼做准备。当时二楼餐厅的经理也非常好,把二楼的包间给了我们包饺子。
别看我们都是大学生,而且好多是北方的大学生,但是真的会包饺子,而且包的好看的还真的不多。但同学们在一块,快乐是最重要的。范林华同学一看就是在家里经常下厨房的,包出来的饺子有精致又好看;谢文清、王宝茹和陆晴晴是一个宿舍的,几个南方的漂亮小姑娘聚在一起,包出来的饺子能不好看吗;吴威志、唐江陵、刘欢欢和卫安昌是班级里为数不多的男生,饺子嘛肯定是不会包的,但是在女生面前不能输了面子,揉面、擀皮、包饺子,都是有模有样的做了起来;我作为班长,同时也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男生,自认为包饺子还可以,但其实是差远了,最后只能擀个心状的皮献给我的编辑班。
当饺子煮熟之后,同学们看着奇形怪状的饺子,夹起一个放进嘴里,直言:好吃就行了,要那么好看干啥。活动结束后,我们拍了一张照片,我端坐在正中间,一股老家长的气息铺面而来。经过范林华同学的加工之后,照片多了一个大大的爱心,而我也把这张照片作为了我朋友圈界面的照片,至今还未更改。后来,还有朋友将这个照片加了相框送我当生日礼物,至今,还在我宿舍的位置上摆着。我想,它以后一定是我珍藏的一张照片。
图书编辑,虽然总是被挑刺,但却是我们心中的骄傲
《一本给大学生的性教育书》《鸽子飞走了》《难得圣贤——另类的历史人物》《为你写诗——安朝先生的教学实录》《一本给大学生的性教育书》《我们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无聊》《诗词歌赋风月骨》《少女的日常》《黎明的歌》《台湾,与你相拥四月半》《予光》,历时一年的图书编辑终于在2019年5月16日收工,每一本书都是畅销书的样子,它承载了我们对于图书编辑的初心和骄傲。
2018年上半年张锦华老师给我们上了《图书编辑学》的课程,课程期间,老师给我们看了前几届的学长学姐们编辑的图书,并建议我们也做。在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之后,我们也决定做。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同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班里同学自发分成了11个小组,这就意味着最后将会有11本书诞生,这11本书,一做就是一年。上半年,11个小组完成了图书的选题策划,下半年正式开始编辑。因为没有了老师的监督,虽然要求的是在年底之前完成图书的编辑,但是真正完成的时间却是在2019年上半年张锦华老师《编校实训》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
我跟罗小倩、阿国琴是一个小组的,我们编辑的图书是《我们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无聊》。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先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些思想、有些哲理至今还被人们引用流传。所以我们决定妥善使用这些财富,传播这些思想,让他们在今天也能够给人以动力,给人以奋进的方向,就像一束光一样,能够驱散寒冷、刺破黑暗、启人心智。我们从故事、理念、人物、评论、读书何视界6个方面精选了36篇文章,希望这些文章能够给人以启迪。
虽然我们前期已经学习过了编辑排版的软件ID,但是大家还没有这样的机会自己亲自编辑排版一本书,从选题策划到最终的排版校对,每一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成长和提高。
吴威志,因为在军训的时候成功地以一首“小白杨”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所以自那之后他也有了一个外号“小白杨”。在这次图书编辑的活动中,小白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动员了他寝室的所有同学加入他的工作室。因为他的室友是一个去台湾交换了学生,交换期间,写了不少的日记和文章。所以小白杨决定将这些内容整理编辑成《台湾,与你相拥四月半》,给自己,也给室友留作纪念。
2019年上半年,吴威志已经完成了图书的编辑工作,我们已经正式进入了图书的校对环节。在课堂上,张锦华老师反复拿《台湾,与你相拥四月半》当反面教材,曾一度让小白杨难以接受。但后来细想,《台湾,与你相拥四月半》的问题也是其他图书的问题,老师对于问题的反复强调也让我们记忆更加深刻。
2019年5月16日,大家看着自己的书,编辑过程中的苦恼早已烟消云散,而更多的是一丝丝骄傲。这种骄傲在我把每个小组的书交给老师的时候,更为明显。它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却是我们用心策划编辑的第一本书;它一定不会对外发行,但一定会被以后的学弟学妹看到。
悦读阅读,也许过程很艰辛,但已是我们逝去的曾经
2019年4月23日,作为我们编辑出版专业的汇报演出,第六届悦读文化节暨首届河南省大学生书评大赛结束了。当晚,我发了个朋友圈:没有想象中的眼泪,更多的是激动和满足。
早在兄弟班级新闻班的记者文化节结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谋划来年的我们的悦读文化节,并且已经开始想象自己热泪盈眶的样子。
2019年3月6日,微信公众号“编辑们的别院”发布文章《听说,ta妈妈喜欢爱读书的孩子》,第六届阅读文化节也算是正式开始了。
21天阅读挑战赛、书评大赛、图书漂流、猜书名、宣传片、颁奖晚会……整个活动的举办过程和内容十分繁琐,但每一项却又十分有意义。宋湘昱同学提出举办21天阅读挑战赛,倡导每位同学养成读书的习惯;王宝茹、吴威志和兄弟班级的胡骞等同学为图书漂流和猜书名制作了展板;余超凡、范林华、广电班邵建东和学第赖路轩帮忙拍摄了活动宣传片;这次的书评大赛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我们从学校走向了全省,与其他院校的学生有了更多文字上的交流。
颁奖晚会前几天,我们穿着白衬衣在绿茵场上拍摄宣传片,并在最后拍了合照,谁也没想到,这个照片现在也可以当毕业照用了。最后的颁奖晚会是我们准备的重点,因为它是集中展示编辑班风彩的舞台。
从组人到练舞,在赵甜怡同学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有了舞台上的《attention》和《babe》,终于有了班长的高光时刻;勤劳朴实,严谨细致,吴威志创作的朗诵《我是一名编辑》生动诠释了不只有满腔热忱,还能奏响时代音响……为何阅读,是独处的灵魂拷问,还是众人的思想激荡?我们认为,就是写下的那一句句《我是一名编辑》的礼赞,是原创相声的《贻校大方》,是填词歌唱的《心愿》。
透过阅读,你感知的是整个世界。而透过这次活动,我们展现编辑班同学的风彩,展现了编辑的风彩,我们将三年所学化作一个活动向老师们呈现,我们将悦读阅读化作一个行为向大家倡导。
大学老师,以前总是被嫌弃,但仍是我们感恩的对象
大学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快要没课的时候。大四基本都是我们实习实践的时间,所以大三下学期就是我们最后的课程。马上就是大学生活最后一节课了,怎么着也要来点仪式感吧。在跟班级同学商量之后,我们决定在最后一节张锦华老师的课上,庆祝这个难忘时刻,我们集资买了一个大蛋糕(Ps:确实大,43个人最后硬是没吃完),巧克力上写有每位同学的名字,中间还有我们悦读文化节的合照。
记得那是2019年的6月20日,上课前,我和李恒同学急忙跑到南门的好哥哥蛋糕店去拿前一天定好的蛋糕。因为蛋糕太大,虽然我们骑着电动车去了,但是无法骑着回来,所以我们只能把蛋糕放在车上,推着回教室。更糟糕的是,当天还下雨了,就这样,李恒我俩小心翼翼地把蛋糕护送回了教室。结果刚进综合楼,在二楼教室外面的锦华老师就看到了我们。
“今天有同学生日吗?”锦华老师问道。
“今天你生日。”李恒我俩笑着回答说。
进教室后,我向锦华老师说清了蛋糕的缘由,锦华老师也是露出老母亲般的笑容。不过,进入大学以来,锦华老师一直是关心和照顾我们的,建议我们做微信公众号、让我们分小组编辑图书、支持我们举办阅读文化节,在我们心里,锦华老师就是我们编辑班的“妈妈”。
由于当天是我们《编校实训》课程的开卷考试,所以我们在所有同学都完成了考试之后,一块分享了那个大大的蛋糕。不少同学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巧克力和锦华老师合照留念,而这样的机会以后不会再有了。
最后,拍摄合照的任务交给了李恒。锦华老师带着“皇冠”,其他同学围在老师旁边,我、罗小倩和王宝茹做在第一排的位置上,李恒按下了相机的快门键。由于拍摄条件的限制,一张照片有些糊,还有一张四分之一都是李恒帅气多人的脸庞。结果当天,李恒的脸刷遍了我们的朋友圈。
毕业离校,曾想过N种方式,重要是祝你前程似锦
临江仙·离校
吴威志
离别更知情重,当时旧事匆匆。相逢缘在校园中。齐心攻学问,携手沐春风。
咫尺常归家院,天涯多寄飞鸿。长亭酒外雨蒙蒙。浮萍才聚散,流水又西东。
这个吴威志在朋友圈发的自己写的一首诗,“浮萍才聚散,流水又西东”,跟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玩笑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可如今已然各奔东西,失落伤感之情不禁涌上心头。但更多的是美好的祝愿,祝愿他们前程更加似锦,人生一帆风顺。
人生有很多的关键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编辑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几个。今世有缘,人生定会相逢;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