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前所未见,前所未有的画种
刮纸画
这一朵绽放的花
层层的花瓣在刀下
仿佛历经痛
美丽得更加惊心动魄
我们之所以暗叹它的神奇
原于它的创作技法和工具
是的,刮纸画的工具就这些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迫不及待的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神奇的艺术创作形式的创始人
798手绘网——艺伙推荐导师
林简一
微信: jianshangty
1997年毕业于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
研习装饰绘画专业,
从事高中美术教育近20年
教学经验丰富
意外的旅途-----我和我的“刮纸画”
2013 年,机缘巧合,我开发了一个前所未见、前所未有的画种。
我是一名从事一线美术教育近二十年的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
2013年,根据美术教育大纲,高二开设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包含了四部分内容: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摄影。笔者给学生开设了《绘画》模块中的“装饰画”。
鉴于美术课面向的是全体文化课班的学生,很多同学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绘画的相关理论和技法,我在开课前经过了一番反复的权衡思考:如何让美术技法零基础的同学能自己动手完成装饰画的创作?如何能让同学们的创作有色调感、形式感?
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通过借助有色纸来帮助同学们控制画面的色调。
基于此种考虑,笔者建议同学们准备有色卡纸或皮纹纸,笔可以准备彩色铅笔或油画棒。因色卡和皮纹纸本身都是有色纸,客观上就限定了作品的底色,从而达到了控制色调的目的,学生无论在有色卡纸和皮纹纸上怎么用色,都是在一个统一的底色上找变化,即使有处理不协调的地方,相对也比较好调整。
而在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状况,因有色卡纸表面硬滑,白色彩铅涂不上色,这就大大影响了对画面内容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反复做了一些尝试,都不尽如人意。
偶尔为之,笔者尝试用刀在一张红色卡纸上刮了几下,意外出现了一些白色划痕,笔者顺势又扩大了一下刮纸的面积,居然出现了一片红白相间、充满装饰味的画面效果。
如此,开始指导学生在画面上运用此种技法,同时又感到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刮”出来的白色有些粗糙,离预想的画面效果还有些距离。 于是我又不断地做了很多尝试。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的熟练和调整用刀的力度、速度和方向,不断地对技法进行反复的探索和试验,其中苦乐参半,让我欲罢不能。
兴趣使然,我做了多张作品的尝试。
最初的开始,是从“翻唱”入手的。
比如,我个人比较喜欢陈子老师的作品,感觉她笔下的女性唯美而不媚俗,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翻唱”。
这些“翻唱”对我来讲,既是试探,又是实验,即充满乐趣,又冗长枯燥,每一张画用时短则十几天,长则数月。几年下来,小有收获,可离自己的预期仍差了很远。
在“翻唱”的过程中对刀刮的技法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遂又进行原创的探索。
作品《物语——葵》既是原创作品之一。
《物语——葵》
在刮这张画的时候,用时远远超过我的预估,因为形和技法没有任何参考,刮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整、摸索的过程,要考虑刮完后的画面肌理效果,同时又要考虑画面的造型、构图,对我来说即是挑战又饱含兴趣。
就这样走走停停,有些漫长甚至有些枯燥,可是每每觉得累的时候,又很想看到最后完整的画面会呈现什么效果,基于此,坚持把它做完。
对于我,它们更像是一个个慢慢诞生在我手下的孩子。虽不完美却倾注了诸多心血。
“刮纸画”作为一个新画种,很多地方没有可借鉴学习的经验。这一领域尚有很多有待开发、尝试、实验、改进、突破之处。对于我来讲,这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新奇的领域。希望在这条路上能探索到更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让这个画种走入更多大众的视野,从而能使这个画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 休息,休息一下 -
本文图片版权归林简一所有
本文为艺伙原创编辑,转载请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art@qijiuba.com
如果你想领略这神奇刮纸画的魅力
那么林老师的这节课可不要错过!~
报名方式
只需10元,体验神奇的刮纸画
上课形式
语音讲解+图文介绍+视频课件
课程时间安排
❤
2017.01.14
晚20:00-21:30
神奇刮纸画介绍及技法
21:30后
为课后答疑时间
(ps.课程时间会有拖堂现象以老师上课为准)
客服微信
报名成功后,主动发送付款截图和电话姓名给客服
我们的客服小哥就会拉你入群啦
客服微信号:V798333
报名请注明“来自798手绘网微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