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汪
图源:网络
01
三年前刚进大学时,我对大学生活抱有很多美好的幻想。
比如,拿奖学金,考证,进社团,进学生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学些才艺……
然而实践证明,我想的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大一的时候,我以为“文艺部”听起来比较文艺,于是去参加了面试。本来只是试试,没想到当时一位学姐对我印象非常深刻,硬是在部长面前把我留下了。
说起来,到现在,我还非常感激这位学姐。倒不是因为进了这个部门,而是因为她对我能力的肯定。
因为后面我渐渐地发现,我并不喜欢呆在这个部门。
我以为的“文艺部”可能是搞一些比较文艺的东西,但其实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策划一些院里的文娱活动,比如说,毕业晚会。
我很不喜欢部门里的氛围,带有一丝官僚气息,再加上都是女生,女生多的地方……是非也不少。
然而即便我不喜,也只能在里面待满一年,因为不成文的规定。我想,如果不是因为那位坚持留下我的学姐,我早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02
到了大二,我退了学生会,加入了一个感觉自己会喜欢的社团——读者协会中心。事实证明,选择对了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进入社团的都是一群爱读书的书友,在分享书籍感悟的时候,我异常积极,没有那种游离于社团之外的感觉,身心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我现在大三了,前两年看到别人多才多艺时,还会想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现在我不想了,因为人与人之间本就有差距。
到现在,我也没有拿过一次奖学金。成绩中等,外貌平平,没有什么才艺,入党不积极,听起来,好像一无是处。
但,又怎么样呢?这难道不是大多数人的样子吗?
以前心里之所以会有不甘,处处与别人对比只是一直觉得自己不平凡罢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再普通的一个人。
既然没什么不同,那么为什么还要来上这个大学呢?
03
不,在我看来,还是会有不一样的。
首先,遇到的人不一样。如果三年前直接选择了工作,我可能不会意识到不与人之间的不一样,也不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次,阅历不一样。有些东西经历过,总是不一样的。大学里面表现、锻炼的机会很多,这些都不需要花费什么金钱的代价,需要的只是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思维不一样。从外表看人没什么区别,但听人家说话、做事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学识是否渊博、格局是否广阔、品性是好是坏等等这些。
04
我虽平凡,却也不甘于平庸。
没有那种一出生就含金钥匙的家庭,也没有一手好牌。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无所有才不会害怕失去什么。
是啊,什么都没有,你还会害怕什么呢?
玩游戏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青铜是一步步变成王者的。没有装备,就一步步前行,打怪升级。过关了,装备自然就有了。
其实我更感激的,还是大学这种课余时间的自由。我不喜欢跟很多人打交道,于是在课余时间,我看了很多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的知识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多读书的人,气质自会不一样。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喜欢那种内里的变化,更希望通过读书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思维。书中的世界,真的广而深。
也许有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碌碌无为,虚度了大学时光。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所以无论做什么,现在开始都不晚。
一些喜欢的事情,现在都不开始做,那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时间呢?
在最好的年纪做一些自己喜欢而又坚持的事情吧,当自己喜欢的事情偶有回报时,这种快感是别的事情无法比拟的。
05
回到题目,我觉得,坦然接受自己是平凡人这一事实,才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我的朋友经常感慨“那个谁谁谁又考了第一名,妥妥的学霸啊,顿时觉得自己好low……”
我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默默地想:只是每个人擅长的点不一样罢了。总归,我是有点野心的,只是目前没有强大的资本罢了。
在够不到目标之前,能做的只有静静蛰伏,韬光养晦,等到时机成熟,伺机而动,才能一举成功。
希望所有不甘于平庸的你我,皆能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