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档电影《流浪地球》大获成功,累积票房将近50亿。其成功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流浪地球》的成功意味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整体提高。电影制作将被迫转型改革,逐渐淘汰过去靠明星流量赚取票房的方法。中国电影行业刚刚步入正轨。电影行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这产业还包括的电视剧,音乐,游戏等。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一直处于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状态下。由于中国大陆的各种政策(如万恶的网络墙),大陆群众获取外国信息的途径有限,也难以获取文化产物,目光局促于大陆。这导致市场缺少外国企业的有力竞争,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只要不算太差的产品在中国里基本上都能有一定的收益。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导致的企业的不思进取,其技术水平,审美水平,制作水平,远不如外国。但大多数人仍被蒙在鼓里,十分乐意的接受这些低质量的产品。随着年代的发展,能接触到外国文化产品(如漫威)的机会越来越多,当将其与国内的产品进行对比,中国的产品是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同时这样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水平,低质量的产品在中国的生存越来越难。
再细说电影产业,近十年来,中国的电影都在靠明星流量吃饭。中国追星族众多,“小鲜肉”在电影的出现会给该电影带来巨大的个人流量,也许有些人本来不会来看这部电影,但是看在自己偶像的出演,就过来“支持”一下。这助长的明星的片酬,也增加了电影制作经费。部分产商为了节约经费,在特效,剧情等方面偷工减料,实打实做电影的屈指可数。但是大众的审美在进一步提高,低质量的电影已经满足不了大部分人的需求,靠明星流量恰饭这条路越来越不好走。列如之前的《捉妖记2》,活生生被群众骂上热搜。
进几年,中国也陆陆续续有了一些好片,如《战狼2》,《唐人街探案1,2》,《我不是药神》等在剧情上下了功夫的好电影,凭借优良的制作这些电影符合大众的审美水平,都有十分不错的票房。但这其中没有一部是要加入大量特效的科幻片。
这时,《流浪地球》出现了,这部电影花费了巨大精力在电影特效上,这是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实打实的质量,合理的宣传,能切合大众的需求,注定了这部电影的成功。中国终于有一部像样的科幻片了!
《流浪地球》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巅峰,这只是一个开始。《流浪地球》仍有地方值得提升,过重的家国情怀和政治元素,使电影被局促了,看上去怪怪的。特效与剧情方面仍然与外国存在一定差距,但走上了正路才是最重要的。
归结起来,《流浪地球》成功意味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电影产业,先走上了正轨。也希望未来其他产业也能出现像《流浪地球》这样的变革之作,提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