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之心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亦有加上心包络,称为六脏者。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不予并列,故仍称为五脏。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的。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基础来进行阐释的。

1.心

心居于胸腔,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络维护于外的心脏,即“血肉之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五色主赤(红)色,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依赖于心脉的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发挥着濡养的作用。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脏腑循环,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在心脏。

        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从而以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保证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如心气、气血不足,可见血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

    2)主神态。心主神态,即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是精神活动的总称,包括思维、意识、情态活动等。人的精神活动,为大脑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早在《内经》已有明确的论述,并把它归属于心。所以说,“仁物者谓之心”。任,有担任、接受的意思,即心(大脑)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功能。古人之所以把心称做“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中医脏腑学说认为心主神明,主要依赖于心血与心阴的作用,血与阴都有滋养心神的功能。与心气、心阳亦有关,气与阳对心神起着鼓动和振奋的作用,也即推动作用。如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可以导致心神不安,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