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无论你在天涯海角,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因为过年讲究团团圆圆。
过春节又叫过年,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古时候有个怪兽“年”,它有一栋楼那么大,它的头上长着触角,有着尖利的牙齿,每隔365天就从海里出来吃人。人们把“年”出来一次叫一年。后来人们发现“年”很怕红色和噼里啪啦的响声,就把红纸贴在门口,又把竹子烧的劈啪作响,这样,年就不敢来了。
在我的家乡安庆怀宁,过年要吃自己制的炸圆子。奶奶先把糯米和肉放到锅里煮熟。爷爷力气大,负责把煮熟的糯米饭放到一个大盆里搅拌,这个时候放入家乡的特产——山芋粉,还要加上葱、姜、蒜,最后放入盐、生抽、老抽、醋等调味料。这个时候,我在记菜谱,想把这项传统技艺继承下去。妈妈觉得很有趣,在忙着拍照。爸爸呢,什么也不干,就等着吃。爷爷把这些搅拌均匀后,把它揉成圆形,等着下锅炸。奶奶往锅里倒了半锅油,又蹲在锅灶下面,往锅洞里添柴。不一会了,油被烧开了,满厨房都是油香,爷爷这才把揉成圆形的圆子放到锅里炸。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炸圆子就出炉了。爸爸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冲上来拿了一个圆子放进嘴里,结果被烫的……后果自负了!
我等到圆子凉了一会儿之后才拿了一个细细品尝起来。刚出锅的糯米圆子有嚼劲、又有粘性,吃起来嘎嘣脆,我又把很多圆子串成一串,像是糖葫芦一样,又像是炸串,我能吃好几串呢。奶奶不急着吃,她盛了好几盘,给隔壁的伯伯婶婶们一家分一点,大家一起分享才快乐呀。
在过年这一天,我们还要放鞭炮、贴对联,当年不是为了吓跑“年”,而是表达美好的祝愿。在我的家乡,每家每户的门前还挂着两个大红的灯笼,过年的时候都要买新灯笼调换掉挂了一年的灯笼,也有“新桃换旧符”的意思。灯笼的里面是路灯,到了晚上,新换的红灯笼路灯发出明亮的红色亮光,家家户户屋檐下的红灯笼连成一线,彻夜不关,非常喜庆。
我非常喜欢过春节,大家过年时候都是开开心心的,有好吃的,还很热闹。我们能得压岁钱,还能看精彩的春晚节目,妈妈还允许我守夜,真的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