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材料公司试车随笔
大年初七启程,转瞬三月又半,虽觉生活乏味,回味又感甘甜,从岗位上退下来,能成功完成试车任务,感觉自己对氧化铝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特别是弟兄们对你的依赖与尊重,确感温馨。
对北方新材料的感觉首先是对氧化铝生产的感觉,流程简捷,能力充裕,隐隐感觉到对内地的冲击与围剿。对工艺和设备的理解到位,关键点把控还是可以的。如进口减速机的大量使用,焙烧炉豪顿风机的使用。但我不得不说一句,请贵阳院设计是一个大失误,此地靠近东北,气候寒冷,沈阳院对此把握要好得多,这在后续冬季生产中将会充分体现。
北方新材料是个私企,但我的感觉怎么不像一个私企,倒是像个国企。管理粗放,人员一线紧缺,二线臃肿,也在努力学国企,但感觉学了国企一些无用的东西。私企的一些狼性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内斗,争利等中国人的毛病到是一样不少。一些陈腐的旧观念倒是抓住不放如三班三倒,强制加班,一周六天班。对工人生活还按照包身工似的照顾,实话实说,虽是说得过去,但从大企业的角度,从建设百年老店的胸襟出发,似乎差了点。
对环保的逃避,对安全从心底的蔑视。这是民企的痼疾,也是该厂的一个主要特点。本身氧化铝生产就是京畿之地投资的禁止项目,焙烧炉的问题采用遮掩的办法,改名为烘干炉,如此小儿科,必是隐患。但真正让人担心的是赤泥处理,现时每天七八千方的排放量,很快就是一座小山,加之进口矿赤泥不粘接,易起层,靠海风大,四处飞扬。京畿之地,简单变通,自圆其说,只能度一时。 最最重要的是如果政策发力,风险无法控制,无法估量!
建议者决策者要意识到风险,要研究明白风险,不能哄瞒投资人,要说真话。毕竟大规模投资必须考虑长远。老板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