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估计我们都很熟悉,就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但是这样的概念,可以让一个5岁的小朋友弄明白吗?看见大咖们说“教是学最好的方法”,那如何教?谁会愿意让你教?
其实,把这些问题综合起来,我的回答,可以把自己的所学内容,教给小朋友。因为TA们拥有强烈的求知心,最愿意学习,最愿意听父母说话。而且不要低估TA们的理解力,只要肯耐心教,TA们学得比咱们想象得还要快。那怎么教?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至于讲什么故事,才是最考验我们的问题。
一、我来做示范
有一天,为为问我,为什么人会做梦?我想了一下,估计她无法理解潜意识,于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本故事纯属自编)
在我们的大脑中,住着几只小猴子,它们分别是原始的小猴子、理智的小猴子和情感的猴子。原始的小猴子,每天的任务是负责指挥我们身体里的小精灵,大家都听他的话。例如:肚子里的小精灵饿了,会告诉他,他通知咱们该吃东西了。而理智的小猴子,最听话,我们为什么每天学习看书?就是因为理智的小猴子喜欢。那情感的猴子呢?他最调皮,怎么舒服怎么呆,不和他心意,就出来捣乱。所以,理智的猴子和情感的猴子总吵架,通常情况下原始的猴子不管他们,但实在把他惹怒,他就会说理智的猴子和情感的猴子,于是,他们就会乖乖地听话。
那为什么会做梦?因为原始的小猴子,会要求一些小精灵去值勤,为我们的身体继续服务。其中的小精灵,游走在大脑中,继续工作,所以就会做梦。(补充说明:我讲故事的能力一般,仅是抛砖引玉~)
二、体会换位思考
讲了这个故事之后,小为为超喜欢,每天都会问“妈妈,现在原始的小猴子在做什么?”等等的问题。而这个小故事,也在理解“换位思考”中起到了重要的类比作用。
由于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所以很多时候,即使TA自己意识到问题,但也控制不住,所以,TA会赖床,会拖延,会贪玩。有一次,为为因为写作业而发脾气,但是我情绪控制得很好,我告诉她:“妈妈知道你理智的小猴子也想学习,但是,情感的小猴子总在那捣乱,所以害得你跟他学,也发脾气,不想学习。但没关系,既然情感的猴子看着你,你就让他出来玩会儿吧。尽管我这么说,但是为为依旧发脾气,根本没办法讲道理。后来,我也就什么都不说,默默地看着她。(我想抱她,但是她不让)
过一段时间,有一次,因为一些小事,我却没有控制住,冲为为发脾气。为为当然知道自己犯错了,她想过来哄我,对我说:“妈妈,没关系,我知道你情感的猴子蹦出来了,那就让他玩一会儿吧!”听她说完这句话,我的怒火一下子就熄灭了,心里是百感交集,我万万没想到,为为会在这个时候,说了一句我说过的话。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孩子不是没有学会,只是没有给她表现的机会。
用情感猴子的故事,可以很容易地帮孩子跳出第一视角,站在第三视角看问题。其实这个故事,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时也适用于我们大人。我们总说要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但如何跳?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想到,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总在找借口,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但如果看成是情感的小猴子在生气,那么就会客观评判,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运用换位思考
最近为为痴迷于《新黑猫警长》,某天早上,她醒得很早,所以我就给她读故事,读了大概20分钟,我开始收拾准备上班,为为也起床穿衣服,一切都很融洽。但是突然姥姥发脾气了,开始说为为“都醒了多久了,怎么就不喝水……”其实,我知道这话,根本不是说给为为听的,是对我不满意。于是,我告诉为为,没关系,姥姥是冲妈妈发脾气,不是针对你,这会儿姥姥情感的猴子也跳出来玩了呢,我们彼此会心一笑…
这些情况的发生,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一方是理智的,但如果双方情感的猴子都跳出来了,那怎么办?在不涉及原则问题的情况下,我会选择让步。因为毕竟她是孩子,而我是成年人。如果我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那岂不是这么多年都没有成长?所以说自我成长很重要。只有家长先成长,有了元认知能力,才懂得理解和包容,内心会变得强大,也能更好地驾驭自己。只有我们肯放下情绪,接纳孩子,孩子才能慢慢学会运用理智控制情绪。
其实,我对心理学感兴趣,主要因为想弄明白事情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觉察和感知。心理学可以帮我们解答一部分疑惑,但是万维钢老师也提醒我们,“心理学的规律并不一定在哪里都有用,需要环境、人和时间的配合。”给足够的互动时间,逐渐磨合,或许心理学家说的那些才能适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