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说的是小时候的他因为物资的匮乏连三餐吃饱都是问题,更别提什么零嘴啦。于是他特别羡慕在街边喝汽水的孩童,尤其嫉妒那些喝汽水能喝到呕气的孩子。终于有一天他有个机会可以喝到汽水啦,但喝汽水却是在茅房喝的。当时他兴奋得已经忘记了茅房的臭味,忘记了人间的烦恼,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记得小时候的我虽然不至于三餐吃不饱,但能吃到梦寐以求的零嘴恐怕也是过年过节的事情了吧!还记得儿时妈妈总会在我过生日的那天给我买一小块生日蛋糕,爸爸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和过年前夕给我买套漂亮的新衣,所以每每这些节日来临时我都特别期待。吃到蛋糕我觉得好满足,穿着新衣在学校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我有种荣誉感。儿时爸爸每次上中班回到家都会给我买份夜排挡的炒面,每次爸爸回家时我已经睡着拉,妈妈则会把我叫醒让我起来吃热气腾腾的炒面,这或许是我人生中最早的宵夜,每次爸妈都会看着我吃,我吃得贼香贼香,当时真的有种超级超级幸福的感觉,吃到撑为止,爸妈再把我吃不掉的消灭完。一家人就这样围坐在床头,吃着同一份炒面,那种幸福感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是因为偶尔得到,感觉特别稀奇才特别珍惜吗?在学生时代似乎没什么零花钱,有也是放在口袋里能用一个月,偶尔在放学时和班上的同学三五成群地买份香酥鸡,买根冰棍,边走边吃,吃起来特别香,似乎这些就是人间的美味了。小时候的种种让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因为似乎这一切都是那么得难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却在降低。幸福似乎来得不那么容易了。让现在的孩子来想象我小时候的欢乐瞬间恐怕他们是无法理解的。更别提让他们去理解一个在茅房喝汽水的孩童的幸福了。因为他们已经应有尽有了,自然不能体会到那种偶然得到的快乐。那么在当今社会,在这个貌似什么都唾手可得的社会,我们是否应该重拾儿时的幸福感呢?或许吧,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告诉自己每一天我都好幸福,每一天我都好开心。生命的幸福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世界原来就是个相对的世界,而不是绝对的世界,因此幸福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而是来自我们对外在或内在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或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感觉我们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