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在最近的40年得到的飞速的发展。作为一位通信人,看到了最近10年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且感慨时光如梭。
作为一个85后,通信在我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85后没有发电报和频繁写信件的记忆。中学期间,有一节语文课是教写电报文,要求字少精炼,不在那个年代,还是不能理解惜字如金的意义。
有声有绳:程控电话机
至今在我家中还有一台红色的程控电话机,至于这台机器是什么时候装上,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是为装上这台电话,托了很多门子,跑了很多路子。
记得初中临近中考,最后一次模拟考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连班主任都不给予厚望。幸好家族中的堂姐,从远方给我打来电话,鼓励我,并给我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才走出了失败的阴影。
“BBB,BBB”,终于找到公用电话了:BP机
在80年代末期正值BP机流行的年代,每个年轻人腰间都别着一个小方“疙瘩”,时不时的都会“BBB”的响。
小时候,我姥姥家开了一个小卖部,姥姥特地申请了一台公用电话。周边的年轻街坊经常会听到“BBB”声,立刻奔向附近的公共电话亭。这些年轻人中也有要求寻呼台呼叫回电话的,他们会在小卖部驻足等待,买个牛皮糖的零食。当时我还是很小,大概只有小学3年级左右,看到大人等待来电,攀谈吹牛,非常有趣,也对他们手中的牛皮糖感到非常的羡慕。
终于可以走着打电话了:手机
在我高二时,周边的做生意的亲戚就已经用上手机了,但不是大哥大,是一种摩托罗拉的直板手机,屏幕很小,键很大。我爸从南方将这台手机带了回来,这个手机已经款式老旧,并且不能打汉字。虽然手机在家,但是由于当时话费很贵,根本不舍得用手机打电话,这件古董一直停留在了抽屉中。
98年,全国非典流行,我妈不敢时时跑到路边给父亲打长途电话了。这时我们的这个老古董重新得到了应用。托亲戚买了一张电话卡,我记得是买的中国移动的电话卡,虽然不能发汉字,但是通过发拼音,还是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通过短信取得联系。
大学钱包中必备通信卡片:201、202、IC卡
我的第一个手机是三星的直板,具体型号已经忘记了。临向长沙出发前,妈妈用她常年的积蓄给我买下的。现在回想起来,以当时的物价水平,这款手机的价钱堪比iphone的最新款了。
虽然进入大学就有手机,但是由于当时话费比较贵,一直放在了行李箱底。
刚刚进入校园,一种叫做201卡和202卡的通信卡进入了我的生活,它不同于传统的IC卡需要插入电话中才能使用,它只需要输入号码和密码,就可以拨通市内电话和长途电话。当时的学生宿舍里面就有一台201电话机,为了能够和家人通上电话,在宿舍打电话还需要排队。
在大学,201电话畅销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便宜,卡面30元的电话卡,只用20元就能够买到,相较于手机话费简直是太符合学生的经济定位了。
随着搬了几次学生宿舍,201电话卡逐渐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消失了,一者是电话机难找,另外是有更加经济划算的通信方式出现了--IC卡电话。在学校的街道,宿舍门口,即使在宿舍楼内,都立起了很多IC卡电话机,基本可以满足想打电话就能立刻去打的需求。IC卡电话另外一个流行的原因是它便宜,一张面额30元的电话卡,售价仅为12元,拨外省长途,一分钟折合成实际售价,只合一毛钱,这相较于当时手机长途动辄7毛一分钟的话费,简直是太便宜不过了。IC卡电话伴随了我整个大学时光,不论是与家人报平安,联系家乡的同学,还是在最后考学、找工作都是用IC卡完成的通信联系。很多同学喜爱IC卡精美的版面图案,经常将用完的IC卡收集收藏。
最珍贵的70字记忆:手机
在我进入大学不久,我就用上了手机。在现在看来,中国移动能够在校园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与他明确的营销定位分不开的。中国移动的三大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
全球通,高端及商务人士的定位,在号码号段上做了清晰的区分,并且自动开通省外漫游和国际漫游。
神州行,主打亲民的价格,和实惠的套餐(以现在的话费标准来看,价格还是蛮贵的)。以葛优作为形象代言人,准确的体现了品牌特点。
动感地带,主打实惠的炫酷套餐,在短信、增值新业务等方面有较大价格优势。学生电话不多,但发短信却惊人。中国移动适时的推出了短信套餐,快速的占领了学生市场。另外以周杰伦、潘玮柏、SHE作为形象代言人,更是在品牌的宣传上,占尽了优势。
在高校,不同电话号码月租套餐不一样(月租这个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末尾带4的月租是每月10元,末尾带3的号码每月月租费15元。由于迟了一步,在营业厅没有带4的号码,无奈只能忍痛买了一张末尾带两个3的号码。我一直认为带两个3应该同样月租10元,但是无奈当时运营商定价无法改变。定一个每月发送60条短信的短信包,然后定了一个天气预报的增值服务。
那个年代的学生,拿手机基本上是发短信,由于话费较贵,从来没有哪个同学敢用手机煲电话。这种情况在进入大二,整个年级组成集团群,互相打电话免费后才得到了改变。
通信从来没有停歇,但是改变不再鲜活
如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传统通信定义,从打电话、发短信发展为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传统电信局、老电信、移动、联通、电信已经从原有的新技术引领企业,演变为了信息的管道。虽然运营商自己不承认已经被移动互联网抛弃,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通信带给每一代人生活的改变总是让人记忆深刻,从无到有,方显它的珍贵,我相信00后或者10后,不会认为与远方的亲戚取得联系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他们没有经历过翻山越岭去发电报,没有经历过BP机响满大街地找电话亭,没有经历过为等IC卡电话在一旁等半个小时,更不会经历嫌话费昂贵麻烦的编辑短信。在他们眼中,网络是智能的,或许可以取代近在咫尺的亲人。
每天通信都会不断的发展,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今我们每天都会查看朋友圈上的最新进展,但是感到朋友距离越来越疏远,通信方式的改变只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利性,但是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