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几天前随科学小组参加了一次活动,结束后郭老师嘱咐几个参与的孩子写一篇后记,今晚女儿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好像好几年没正经读过她的文字了,还是跟她说话一样一样的,只是已去了稚气生涩。瞒着她,配上几张图片偷偷发上来。/偷笑
8月9号,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我和妈妈从家乡来到了运城国际学校。
刚坐到床上,屁股还没捂热,就听妈妈问我:
“明天有个标本采集活动,你去不去?”
懒散在床上的我一下子沸腾了:
“去啊!当然去!”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强行压制着自己的起床气,乐颠颠地背起书包到校门口集合,开始了这一天的漫漫旅途。
我们一行人就坐在车上晃啊晃啊,看着道路由宽阔的马路变为只容两车并行的小路,由小路再到仅容一车通行的水泥路,最后干脆变为坑坑洼洼的土路……而当车子真正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到了荒无人烟的山区里。
没错,一个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地方。
我定了定神,连忙跑到队伍的前面,打算真正地开始一天的学习。
学习就是学习。
内容我果真是闻所未闻。
看着路旁大同小异的树木,我真的想不出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千奇百怪的名字。低矮的,参天的,有鲜艳花朵的,有遒劲枝桠的……而在我的眼里,全部都是一句话:
长的真好看。
李老师走一路讲一路,而我真正记下来的倒真是没有多少。说是来采集标本,但我却不忍心去拔任何一株花草:
它们长得好好的,我为什么要动手去破坏它们的这一份独属于生命的美丽呢?
后来我又想啊:
把它们做成标本,不就是要把它们的这一份美丽保存下来吗?不仅要保存,还要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它们的魅力,所以,这当然不算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啦!
想到这里,我也就释然了,赶紧着手采集起来。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走到了载我们来的三辆车驻扎的地方。在这里简单歇息了一下后,我们又接着往上爬了一段。这时候,我听到了一个专业名词:海拔高度。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的类型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虽然以前在课本上学过这个概念,但我对它还是一知半解。后来听李老师一讲解,我才猛然发现,之前在山脚下听到的植物,随着海拔的变化已经慢慢的消失了。
果然如此!
在课本上的知识终于出现在了现实生活中,我不由得暗暗高兴起来。
由于已经偏近中午,所以我们走了没多远便原路返回了。那里已经架起了大锅,准备好了食材,正打算动手做午饭。我们坐在一起,以面前青翠的植物为模特,留下了一幅幅简略的画作。休息毕,李老师又提议:
“谁愿意跟我到山上走一走?”
既然来了,就不能辜负啊。
我抱着这种心理,踏上了我这十四年来,最“艰险”的道路。
山上,根本就没有路啊!
植物乱七八糟地长着,脚下的泥土松软不已,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冷不丁地窜出来,把我吓个一大跳之后又晃晃悠悠地离开……
而李老师看到之后,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这块林子虽然长得不咋好看,但却是未经人类破坏的自然林啊。”
在这里,一切的生物都遵循着自然的生长规律,幼年的稚嫩,壮年的旺盛,死去的把自己的整个身体托付给养育自己的森林,让自己的躯干被真菌爬满,内部被毛虫啃噬,腐烂后作为新的养料去滋养新一代勃发的生命……
联想到这里,我不禁开始赞颂生命最原始的那份纯粹和伟大。
这时候,李老师又说话了:
“这颗木头,就像我一样。”
“啊?”
“年轻的时候老是想着上学,挣工资,赚钱养家,现在退休了,也是时候该做出一点贡献了。”
听完这句话,我沉默了好久,一直在想着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我们老了,能做些什么呢?
是在家里替子女照看自己的孙辈,为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费神?
还是投身于社会,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去引导下一代走上正确的道路?
也许这正是我垂垂老矣时,我所走过的不曾后悔的道路。
见到这枯木后,我们便启程返回。返回的路途,可比来时要难的多。
罗一和薛义之先我们一步下山。李老师和另外几名老师留在山上采集蕨类的标本,我和文鼎便也急急忙忙走上了下山的路。
土地本就松软不堪,再加上是下坡,植物长的遮天蔽日,更甚的是,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下到半截,就听见了前面两人的“嚎叫”。
文鼎全程淡定,而我,却十分没骨气地喊了起来,边喊还十分作死地带着大笑。
真是刺激。
令全身起鸡皮疙瘩的毛骨悚然,再加上可能随时在泥里打个跟头的恐惧,简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感。
最后还好,除了进了一鞋子的土,顺便摔了一跤之外,我是没有多大的事。倒是前面下来的两个,一路上摸爬滚打,样子已经是狼狈不堪。
为了见到不一样的自然景观,我们也算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啊……
第二天就好了不少。目的地由山区变为座落在城市中的精致公园,虽然不能见识到土生土长的植物,但总比灰头土脸地出来要好一些。这回,郭梅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大塑料袋,专门让我们采集标本。只是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不能随意采摘,所以我们也就只能摘一点路边的野草野花,充当我们一天辛勤劳作的成果。
公园里的花就是漂亮。不仅被人工安排得错落有致,长得也是好看了许多。一路上走过,怡人的风景也是赏心悦目。最终,我们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下午,便开始最最关键的环节——制作标本了!
我早早地来到了美术教室,李老师和另外一名老师已经开始动手制作了。只见李老师轻轻翻开几页草纸,慢慢将里面压放的植物取出,小心翼翼地移放在另一摞干净的草纸上,再由那个老师轻轻拿起几张草纸压在上面。就这样循环往复,乐此不疲。每一步的动作,都显示出了对这棵植物生命的敬重。全部腾放完毕后,在这摞厚达一尺的草纸上压上一个木板,用粗麻绳用力捆紧,这摞标本就算保存完成了。
之后,才是新鲜标本的制作。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做成标本,采集来的植物,也是要经过仔细挑选的。只要有任何一个部件残缺,就不能作为制成标本的对象。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植物,用一张小纸片标上采集地点、时间、海拔、编号、采集人、名称, 随着植物一起压在草纸下,一层一层接一层,直到变成一尺厚的一大摞,再捆上木板,细细扎好。
就这样,一个植物的完整形体,保留着它最青春的时刻,永远地被定格在了草纸中。
制作植物标本的过程就是这样。
而记录制作过程的这篇文章,到这里就该结束了。
“把岁月化成歌,留在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