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褀在《端午的鸭蛋》里写道:故乡的食物,是童年的烙印。当我们拆开青绿的粽叶,糯米香气漫出的瞬间,记忆便如江潮回溯,那些消失的灶台烟火,那些再也尝不到的手作味道,那些在岁月里走散的人,你渐渐明白,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当理想被现实撞得粉碎,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连江水都载不动。人到了一定年纪,过节不再是期盼,像变成了一种默认里的确认,确认还有人记得你的口味,确认还有地方保留着旧俗,时光带走许多,到底还是留下了一些什么,就像那几根挂在门楣的艾草,干了枯了,香气依旧扑鼻。
可是我阅历浅薄,谱不出龙舟竞渡的千年回响,道不尽粽叶包裹的家国情怀,写不下艾草菖蒲的淡淡药香,更描不出五彩丝线缠绕的岁月悠长,记不住各地风俗的细微差异,读不懂端午背后的文化密码。
我们总是日复一日与平庸的过去对峙,在奔忙的生活里,依旧有着对传统的温柔回望。端午节是岁月长河里的告别与重逢。许多东西成了在他乡深夜里奢侈的怀念……
这个端午:愿你能为旧事焚一束艾香,然后像糯米挣脱粽叶般,给自己松绑,愿你我与所有失去的、遗憾的、怀念的,完成和解。
江水滔滔,终有归处,人生漫漫,自有回甘。愿我们粽是开心,经营出粽是幸福的纬度。
不止端午,不止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