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01
春拍海棠、玉兰、美人梅、樱花、紫藤、紫荆。夏闻栀子,嗅蔷薇,赏莲,一睹向日葵、马鞭草、薰衣草、格桑花,紫薇花的美。
此后,雨打残荷,温度降了下来,倒是桂花开得浓烈起来。这几日,雨中温润又带几分清冷,空气里一阵又一阵的桂花香,倒是添温了不少。
难怪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里希望那时的北京多种一些桂花,“桂花以多为胜”。
一阵秋雨一阵寒,天有些阴冷灰暗。朋友说,这样的天气让人心情不佳,有些阴郁烦躁。
我透过玻璃望见窗外河边的几株桂花树,虽然是初开,却拥挤在一起,好不热闹。
枝叶繁盛,黄色的小花更是“繁”,瞬间包裹住了枝干,围得个密不透风。除了给它们遮风挡雨的叶,其它全是金黄透亮的花。
从爆出几乎难以辨识的花苞,到全部绽放,似乎只有三五天的功夫。好像就赶着这阴雨天而来,给人熏染安抚一下秋雨悲戚的愁绪。
桌上是朋友新制的玫瑰桂花红茶。房间里飘着玫瑰的香味,淡一点的桂花香,然后是茶香,甜甜的,暖暖的。
她帮我倒了一杯此前刚泡好的一泡花茶,让我尝尝这款新组合味道如何。喝到嘴里,绝大部分都是玫瑰花茶的味,相对苦了点。随后,她帮我包了一泡陈年的普洱让我带回家。
02
从喜欢茶开始,差不多每天都要自娱自乐喝一次。难说一个人喝茶无趣,倒是能把滋味品得更细一些。却习惯放两个品茗杯。
无论寒暑,我总喜欢将屋内所有的窗户都开一些,让风进来。此时,每个窗口飘进来的风,都合着桂花的香。索性就尝一壶黄金桂。
茶汤金黄透亮,似桂花的香味。却不是窗外飘进来的桂花味。
不知何时,对味道敏感了起来。房间里只要门窗紧闭半日,就能闻到一股封闭的灰尘味,觉得呼吸不自然,更不畅快。
喜欢的就是空气里自带的草木或花香,清新自然惬意。嗅觉上还不够,硬是把嗅觉味觉整合在一起。于是爱上了茶。将自然界的味道收藏在杯碗之间,让味道带我回它们的自然山水间。
过几日,约了好友去郊外摘点桂花,回来做做花蜜,再拼配下红茶。
03
前阵子,浮躁了一段。泡茶之余,在对面摊开描红的心经,抄了一遍。有段时间没有拿出笔墨来了,也是因为坐下就要半天时间。除了字,还有画。
描字的时候,头脑里念头一个接一个,放电影一般。心却不能放在笔尖。又闻到桂花香,想着写完还有一个小时可以看看汪老的《人间草木》。
前几日翻了一下,有桂花,菊,紫薇,腊梅,还有葡萄、芋头、豆芽。满满的自然风物,生活气息。就像齐白石的画,青菜萝卜,虾和蟹,生活的艺术之美,葆有一份天真。
无独有偶,这本《人间草木》前面几页就是汪老的写意画,有菊花,葡萄,紫藤,枇杷,水仙,杨梅。也多是国画里的常见题材。更是生活里的常见之物。
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木的生长就显得更慢。因此,对花木要倍加爱惜”。
他还记得,家里靠墙处秋叶形的小花坛,那里有两三棵秋海棠,花色苍白,样子可怜。每看到秋海棠,就总要想起他的母亲。
他尤爱玫瑰香葡萄,夏天的时候水果店里有很多。带着玫瑰花的香味,还浓甜。
他还记得后院的四棵腊梅。一种是檀心,一种是白心。他喜欢腊梅满树繁花时,那样热热闹闹,又那样地安安静静的不寻常的境界。
有人问他写这些花草虫鸟的意义何在?他说,就是希望孩子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而不是沉迷在电子玩具里。
自然里,能窥见绿叶的生机,能守望色彩的变化,感受枯荣轮回;能天真亦能成为哲人,自在丰盛,藏着灵魂的安宁,有简单纯真的生活。
中国的山水画和写意花鸟就是如此,安静又灵动,简洁又富足,还透着一股子生活的淡泊与智慧。山石松林,花鸟鱼虫,空灵睿智,骨子里的禅意。
一草一木一花,一山一石一鸟,都是做人的境界。看在眼里,品到心底的,平实日常的,淡中亦有滋味,也有一个人的深情。
人淡如菊,还是淡茶一杯,抑或是一片落叶的静默,也能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存在。
“记忆中的甜美风物,都是最简单质朴的幸福”。心底所向往的美好,都在可用童真能触碰得到的简单事物里。
附:我的人间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