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货膨胀,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代表,但关于通胀如何造成的,有哪些具体影响,一般都怎么应对的在今天看的一篇文章里弄清楚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不是所有的货币都是纸币
通常说到货币,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钱,厚厚一沓子钱,攥在手里,摸得着,看得见,价值多少,都印在面值上。可是稍微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纸币是很晚才出现的流通货币。人类历史上,“货币”不一定是贵金属或者纸币,有时候,“有价值的物品”也可以充当货币。
例如,从殖民时代开始到南美战争的两百年里,烟草充当了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货币。北美殖民地成立后的十二年,弗吉尼亚第一届议会通过的第一个法律便是:烟草可以充当货币进行支付。
上等烟草的支付能力为“1磅等于3先令”,次等烟草为“1磅等于18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殖民者用烟草来购买生活用品,甚至用来作婚姻彩礼。当时弗吉尼亚的小伙子们挟着一百多磅烟草,就能带回一位年轻美丽的妻子。由于烟草能够当钱花,所以当时烟农的种植烟草的积极性非常高。烟草产量逐年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弗吉尼亚的“货币”供给量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其他商品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虽然没有使用货币,但是通货膨胀如期而至。
通俗地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为通胀
但这次引起通货膨胀的不是因为发行了过多的纸币,而是种植了更多的烟草。烟草购买力的下降,同样属于通货膨胀的范畴。由此可见,通货膨胀的发生,与是否使用纸币无关,而在于通货与实际社会商品的存量和流通速度是否匹配。
当货币的增长量超过了社会商品增长总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
当时以烟草计价的商品价格,由于烟草的大量种植,价格急剧上涨。以前一捆烟草可以交换到十磅棉花,现在则需要三捆烟草才能交换到相应数量的棉花。这场通货膨胀持续了半个世纪,当它结束时,平均物价上涨了40倍。对一个社会来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致命疾病。很多国家都曾遭遇通货膨胀,影响各异。
一战后,德国恶性通胀情况严重,有时候一夜之间物价上涨一倍,造成经济崩溃,为纳粹的独裁奠定了基础。1954年的巴西,100%的通胀率导致了军人政府的产生。1973年智利政府和1976年阿根廷庇隆政府的倒台,通胀也是罪魁祸首。通货膨胀,往往会引起民众饮鸩止渴,期望政府进行全方位的经济管制,放弃自由主义经济,而转向严格管制的经济。
2.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a.货币发行机制的缺陷
现代社会所流通的纸币往往受政府控制,除非像美国,美联储有权发行钞票,联邦政府无直接发钞权,美联储与联邦政府是两个平行机构。多数国家政府直接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并且货币发行数量的制约也在政府手里,直接受到国家的政策主导,其发行量有时会因为政策的误判或政府对经济形势的把握,而产生偏差。
例如津巴布韦,政府独揽货币发行大权,疯狂印钞转移政府高额债务,最终引起了50亿倍的通胀率。
b. 生产效率的变更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胀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生产效率低下,商品总增量与货币增量不匹配。如同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长达十年的温和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而商品总量则以2.8%的速度增长,年通胀率连年超过6%。日本战后的黄金年代,社会商品总量增长速度为10%,但货币发行量却是这个数字的4倍,最后引起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像吹气球,由此可见,货币发行增量,需要和社会商品生产增量一致,才能有效控制通胀。可是,发展社会生产,不能一蹴而就,不像印钞票,只要开动印钞机,想印多少,都可以。生产力的进步,需要的社会的系统协作和技术的进步。如果要保持生产力的持续增速,必然要依靠新技术的采用或行业的升级,并保持门户的开放。
即使如此,生产力的提高也远远赶不上印钞机的速度。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年生产增长不超过3%。另一方面,货币发行量的波动,则要大过生产效率的变化。因此,我们不难得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超发”的结论。
3. 超发货币,事出有因
既然通胀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货币的超发,但官方为什么一定要超发货币呢?以美国为例,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能给美国带来两个好处:
a.某种程度上,增发出来的货币能够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
芝加哥学派泰斗——弗里德曼提到:美国政府一向认为,货币流通量的增长有助于就业。科斯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可是这一派的理论,并不全都应验。大量超发的货币很可能涌入金融系统中,不仅炒高了资产价格,同时还放大了杠杆倍率,增加了全社会的负债规模,导致了大规模债务违约的风险。(几乎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来源于债务违约)
b.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财政收入。
美国国会批准联邦政府发行国债,随后美联储吃入国债,并放出相应的流动性。这项措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要考虑到:在美联储放出美元时,整个社会流通的商品量实际没有增加,而流通的美元却在一瞬间突增。也就意味着相同数量的美元,只能购买到更少的商品。
既然长期奉行宽松货币政策,为什么美国并没有发生像日本那样严重的通胀呢?
答案是:美元独一无二的世界地位转移了美元超发带来的风险。美元是世界第一的货币,长期担负着着国际间结算支付的职能。美国可以通过大量购买他国产品,来消耗增发出来的美元。连任二十余年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中国大量的廉价产品,消弭了美元超发的危害。
世界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美元绝对领先。因为大量商品通过美元的对外支付,进入了美国,美元花出去了,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或者国债,增加了国境内商品的流通数量,较少了美国本土的流通货币,保持了货币总量与商品总量的平衡。这是格林斯潘欢迎中国商品的原因,也是他任期内通胀被神奇般控制的重要原因。不过其他国家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因为其本国货币的国际支付能力有限,所以无法通过“把钱花出去”的方法,来遏制国内通胀的产生。以日本为例,日本是出口导向型国家,政府就算把日元撒向全世界,最终还是会通过对“日本制造”的购买,重新流回日本国内。
被世界买走的日本车,其他国家用手里的日元,来购买日本的产品,最终日本生产的商品出了境,日元却被兑换了回来。国内商品少了,货币多了,货币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导致更严重的通胀。
4.治理通胀,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来描述通货膨胀是如何陷入死循环的。一位瘾君子,因注射吸毒导致了皮肤溃烂。他的病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毒瘾太大,他始终没有办法戒毒。每次疼痛难忍的时候,他就会继续注射毒品,来抑制身体的疼痛,可谓“以毒攻毒”。发展到最后,皮肤溃烂没法治愈,毒品也戒不掉。
一个国家在经历通货膨胀之初,货币流动性增强,反倒带来很多好处。就业机会增多了,以本国货币衡量的经济增速也被拉高,金融市场看起来相当繁荣。但这仅限于最初阶段,好比美国在三轮量化宽松后表现出来的两千多天股票牛市。随后,人们会发现,虽然工资上涨了,但涨幅没能跟上物价的涨幅;工业资本家也能更容易获得融资,却没带来预期的利润增加。
a. 治理通货膨胀就像戒除毒瘾。
戒毒的初期,最困难是必须忍受戒断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治理通胀也是如此,回收流动性或者放缓货币发行量,会造成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速放缓。政府会立刻受到舆论的职责。但是只要熬过这段时间,抑制住了通胀率,经济会逐渐复苏。
b. 另一方面,许多人非常欢迎通胀。
川普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非常希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能够放缓加息的脚步,商人普遍喜欢宽松和信贷。
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通胀会影响到普通民众的购买力,甚至是生活状况;相反,通胀放出的货币能够进一步炒高资产价格,资本家们酒足饭饱之余,身价也会水涨船高,何乐而不为?
c. 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会瞬时直接反应在经济表现上,通常有一定时间的延迟。
对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延迟的时间大约在半年到9个月,要想增加就业还得至少再过一年。而新兴市场国家也需要至少半年。延迟无疑会给官方带来某些误判,认为货币政策还不够宽松,进而加大印钞力度。美国三轮量化宽松就是很好的例子,根据彭博社调查:实际上,最后一轮量化宽松的效果微乎其微,但由于官方并未意识到,导致了再次放出大量货币,进一步导致了货币量激增。
由此可见,有效通过社会的经济指数,来控制社会发行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掌控,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延迟的时间不确定,就会带来政策的不稳定性。这也给金融政策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但是如果是一个更开放的市场,对于货币总量的发行,会有更多的汇率标杆和经济指数作为参考,政策的制定和风险的共担,也会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