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肖申克的救赎》
最近复习了《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我边读边想,究竟是什么呢?读到后面我才知道,原来是:希望。
什么是希望?通俗定义的很简单:相信明天会更好。
再精确一点,“所谓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这里重点是明天不会自动变得更好,明天之所以能够变得更好,是因为今天的行动,是因为今天用自己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情,明天是否变得更好,与今天那笨拙所带来的不适感,甚至自卑感完全没有关系,只要持续行动,一切都会改善(尽管有运气因素);反过来,一旦放弃行动,那明天100%会变坏,没有例外。
看到这里,你或许不明白,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为什么是希望,二不是别的呢?
仅从“希望”的字面来看,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不能抓住其实质和根本,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不能甚至放弃进行真正深刻的思考。不是有句话在描述这种懒惰吗——“人有时候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一切努力”。
人们在习得任何技能上,为什么都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精通的境界,而能技压群芳的人更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从古至今,古今中外过?
笑来老师指出,那些更多的没有走到最后的人,就是差在了:
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
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半途而废,低估了任务的复杂程度。
(第一,任何一项真正有意义的技能,基本上都是很多技能,或者说“子技能”的集合;第二,一个技能若能单独拿出来,作用并不大,需要与其他某个或多个技能配合使用才能效果惊人。
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的唯一通路。卖油翁所说的“无它,手熟尔”,是因为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通过反复刺激产生强关联。任何工具使用的次数多了,她会被大脑“内化”,形成肌肉记忆,这是脑科学给出的解释:“神经元关联通过重复建成并固化了”。至于需要重复多少次,因人而异。
很多人由于之前没有真正掌握,更别提熟练,精通任上任何一项技能,所以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任何一项技能最终都是“复杂的集合体”。只有真正经历过真正掌握一项技能的人,会很清楚自己是如何从笨拙达到熟练的,也很清楚自己是重复了多少次才完成了“内化”的,会“显得”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更有耐心。
人与人之间就差在耐心吗?显然不是,而是那些被描述为“缺乏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为他们绞尽脑汁也看不到半点希望。所以,是否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至少习得(熟练、精通)一项技能”,其实是所有人在任何技能习得(熟练、精通)道路上的起点,也是他们能够达到终点的根本——有经验,所以有能力、有资格“心存希望”。因此,他们才能忍受自己的笨拙,忍受自己的低下,忍受(或者说“抵制”)各种可能会浪费注意力的诱惑——甚至根本不需要忍受。因为心存希望,所以何必在意成长之外的任何东西呢?
同样基于已有的经验,他们会有意识的呵护他们心中的希望,因为他们知道,那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比生命还重要——如果没有它,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看到这,你才会恍然大悟和认同吧,为什么是希望。
人和人之间会喜欢比较,比较物质生活,在比较中患得患失。为了不让自己徒增烦恼,我们更应该比较的是:自己是否拥有“心存希望”的能力,“心存希望”不是嘴上说说的,只有持续行动才配得真正让自己“心存希望”,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能让你升值是:思考与行动。
若我们的生命中真的有宝贵的东西,那只能是“希望”。
任何人上下求索之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希望”几乎是整个生命的意义。
然而希望就像烛光,往往非常微弱,一阵风就把它吹灭,怪谁呢?应该怪自己,所以呵护住希望,靠的是行动,靠得是方法论。
感: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真是常读常新,又一次给自己的大脑洗了澡。守候希望,靠持续的思考和行动,靠重复练习,更不能低估了技能的复杂性。希望也能给你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