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临近,内心即欢喜又悲伤。欢喜是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悲伤是自己又将老去一岁。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按照阳历来算,一般在六月上旬。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但一般认为起源于纪念屈原。战国末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在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投江而尽,民众竞相划舟捞救,但最终无法寻得其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后又怕江湖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拿米团投江喂鱼虾,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在南方的家乡已是炎热的夏季,粽叶在山上也已长成。在节日来临之际,勤劳的母亲总是提前买好新鲜的粽叶,从不用陈年的粽叶。这种新鲜粽叶是乡村的人们上山当日清晨采摘,然后拿到集市上来售卖。粽叶颜色翠绿,带着少许露珠,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露珠晶莹透亮。鲜绿的粽叶带着一股天然的清香,这种香味可以直抵人的心脾,让人彻底感觉到端午粽子的味道。每年我都喜欢与母亲一起去买粽叶,走入市场,能提前感受浓烈的端午节气氛。
那时,母亲喜欢包两种粽子,豆沙与排骨。除了需要购买的材料之外,其它所有材料都是父母亲手制作。首先需要将新买来的粽叶用清水洗净,然后搁置竹篓处稍微晾干;其次需要将普通大米与糯米按照一定比例调和,而后浸泡水中;再次需要准备豆沙和腌制排骨;最后在等待半天时间之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自己与弟妹不会包粽子,但又喜欢凑热闹。父母在包粽子时,我们几个小孩也是拿着粽叶在那里尝试模仿包,但几乎没有成功过,要么无法将棕馅完全包裹,要么无法捆绑好粽子。父母教过我们很多回,但我们居然没有一个人学会,但父母从未有过半点责备之词。这样,我们几兄妹就干脆自己玩起来了,将粽叶用来折叠成我们想象的形状。
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在厨房的灶边等待粽子的出锅。或许因为那时家里的物质条件确实贫乏,每逢过节过年,有些与平时不同的美味时,我们几个人小孩总是欢天喜地,充满了期盼。煮粽子的时间需要一两个小时,但自从包粽子那刻起,自己就惦记着什么时候可以吃上粽子。所以即使在下锅煮粽子之后,自己还要隔三差五去问问母亲什么时候可以好。母亲常是回答说,快了,再等几分钟。然而,那时的几分钟对自己来说似乎很漫长。
盼星星盼月亮,粽子终于煮熟上桌了。自己当然是迫不及待地想吃,趁着热气还未完全散去,就匆忙将棕绳解开,然后去剥开粽叶。这样自然常常被烫到手,但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下次依然会被烫到。吃到了期盼已久的粽子,内心感到万分甜美,有时一口气可以连续吃上七八个。
在端午节过后的几日里,我们依然有粽子吃,因为母亲每次总是会包很多粽子,让我们吃个够。不过粽子虽然包的多,但我们几个兄妹的战斗力超强,总是能早早地把粽子消灭完。在吃完最后一个粽子时,内心又立马开始悲伤起来,因为我知道又需要等一年才能吃上父母包的粽子。
现在我们兄妹分散在国内各地,端午节基本无法团聚,父母也不再包粽子。但父母偶然还是会开玩笑地对我们说,你们都回来吧,我再给你们包粽子吃。其实自己很想回去,不光是为了吃粽子,更是为了回去看看已不再年轻的父母。
父母之爱,正如这棕意,浓香、醇厚及缠绵。在这又一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再次感谢自己的父母,感谢她们当年含辛茹苦的养育与教导。也祝天下所有的父母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