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大俗话(关系)

《荀子》有言:“人之生不能无群。”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必须生活在群体当中。而中国,更是一个关系社会,知人情、懂规矩,是中国人的必修课。古老的智慧早已通过俗语道出了人际关系的真相,越读越通透。


亲戚关系: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古语有云:“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亲戚之间,血缘姻亲,少不了走动来往。平日里,逢年过节相问候,红白喜事要参与。遇到难事,也会和亲戚商量,找亲戚帮忙。但归根结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现实中,是穷是富,往往决定了关系的好坏,情谊的深浅。若是富贵风光,再远的亲戚也会找上门来。若是贫贱困苦,再近的亲戚也会渐行渐远。世情就是如此,亲戚也是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谁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有自己的劫要渡,贫富贵贱之间,不得不做出聪明的选择。


所以,不必对亲戚期待过高,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不卑不亢,努力赚钱,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兄弟关系:兄弟姐妹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所谓“血浓于水”,血缘之亲,骨肉之情,最是难以割舍。父母半生恩,手足一世情,兄弟姐妹之间,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从小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尽管后来各自成家,甚至有过一些矛盾和摩擦,彼此之间,仍是人世间最坚实的后盾。


兄弟姐妹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结,只有剪不断的线。遇上难处,他们没有条件地帮助;取得成绩,他们没有保留地祝福。有兄弟姐妹相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一定要好好维护、好好珍惜。多些关怀,少些计较;多些帮扶,少些指责。才对得起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


《诗经》有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姐妹情同手足,彼此多走动,多照应,定能长长久久。


夫妻关系: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打架床尾和


《留别妻》诗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夫妻之间,虽没有骨肉之亲,却是这世上关系最亲密的人。直面生活的鸡零狗碎,共担命运的雨雪风霜,肯定少不了磕磕绊绊。


人海相遇,喜结连理,已是不易;生儿育女,永结同心,更是可贵。夫妻没有隔夜仇,争执过后,依然要坚定地选择彼此,相信未来。婚姻生活,不可能像偶像剧一样浪漫。锅碗瓢盆才是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不管吵成什么样,但一边说着嫌弃,一边不离不弃,才叫夫妻。


朝夕相处,日复一日,三餐四季,年复一年。少了浓烈的爱情,却也多了深厚的恩情与紧密的亲情。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珍惜今生夫妻缘,吵吵闹闹不分离,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婆媳关系:一家不容三姓人,一屋不住三代人


民间谚语有云:“婆媳亲,全家和。”然而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始终是一大难题。虽是一家人,但两人之间并没有深厚的情感基础。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婆婆,也不存在面面俱到的媳妇。


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婆婆想保持长辈的姿态,媳妇想成为新的女主人。再加上思想观念、性格脾气的差异,少不了会矛盾升级,让家庭难有宁日。好的婆媳关系,一定是保持适当的距离,注意各自的边界。与其强融,不如随缘,放下过高的期待,尊重对方的三观。


“一屋不住三代人”,熟不逾矩,亲而有间,就是处理婆媳关系最好的方式。


父子关系:三十年看父敬子,三十年看子敬父


《增广贤文》中讲:“择子莫择父,择亲莫择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上天注定,谁也无法选择。人生前三十年,儿女生活在父母的照料下。儿女被别人善待,看的是父母的情面。人生后三十年,父母依托在儿女的孝顺中。父母被别人尊重,看的是儿女的成就。


有道是:父无能,儿受罪;儿无能,父低头。为人父母,当努力上进,顶天立地,替孩子遮风挡雨。做人子女,当奋发有为,感恩孝顺,让父母颜面有光。无论哪种角色,无论什么时候,让家人感受到有所依靠,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就是最好的家风。



这五句大俗话,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无论是亲戚、兄弟、夫妻、婆媳还是父子关系,理解和尊重是维系一切的基础。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人情冷暖,感受人间温情。




易明文化,致力于国学精髓的普及与传承,传递国学智慧,提炼儒、释、道哲学精髓,旨在让传统文化的深邃理念易于理解,明白世间的大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