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站在浙江海盐的钱塘江口,望着潮水如万马奔腾般撞向海堤,溅起数丈高的浪花,总会想起南宋年间那段“以石填海”的往事。当时钱塘江海潮肆虐,沿岸百姓的房屋田畴常被吞噬,官府屡次修筑海塘却屡修屡毁。直到一位名叫范仲淹的官员上任,他站在被潮水冲垮的堤岸前,望着百姓眼中的绝望,掷下一句“潮可御,海可填,此志不可移”——此后数年,他带领民众凿石为基,以柴草裹土为芯,在惊涛骇浪中筑起一道绵延百里的“范公堤”。那一块块被潮水反复冲刷却始终屹立的石头,不是冰冷的建材,而是一个男儿志气的具象:纵是沧海横亘,只要志坚如铁,便能在惊涛里筑起通途。
“山可移”的故事,藏在太行、王屋二山的传说里,也写在现实的土地上。清代康熙年间,陕西汉中府有个叫王来咸的石匠,家乡被两座石山阻隔,村民们出山要绕数十里山路,运粮、求医都要冒生命危险。三十岁的王来咸召集村民,说要“移山开道”,众人皆笑他痴狂——那山岩石坚硬,一锤下去只留个白印,就算全村人一起动手,怕是十年也开不出丈许。可王来咸没退,他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铁锤上山,手掌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结成茧,茧子又被磨薄,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敲打着山石。有村民被他打动,陆续加入进来,没有炸药就用火烧水浇,没有推车就用扁担扛,寒来暑往,整整十五年,两座石山之间终于开出了一条宽丈余、长三里的山道。当第一辆马车从山道上驶过,王来咸摸着被铁锤磨得变形的手掌,笑着说:“你看,山再硬,也硬不过想移山的心。”
这便是“男儿志气”的模样——它不是口头上的豪言壮语,而是危难前的挺身而出,是困境中的咬牙坚持,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古往今来,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男儿,无不是凭着这样的志气,在沧海中填出陆地,在群山中开辟道路。
张骞出使西域时,谁也想不到他能在匈奴的囚禁中坚守十三年。当他被匈奴人掳走,被逼着娶匈奴女子、牧羊为生时,旁人都以为他会就此沉沦,可他怀里始终藏着那根代表汉朝使者的旌节。旌节上的牦牛尾被风吹得脱落,木杆被岁月磨得光滑,他却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十三年后,当他带着西域的地图和见闻逃回长安时,那根光秃秃的旌节,成了大汉男儿志气的最好见证——纵是大漠黄沙万里,纵是囚途漫漫无期,只要心中有志,便能冲破一切阻碍,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岳飞少年时便立下“精忠报国”的志向,他在背上刺下这四个字时,或许并未想到自己会面对“靖康耻,犹未雪”的国仇家恨。后来他率领岳家军北上抗金,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金兵,是缺粮少饷的困境,是朝中奸臣的谗言,可他从未退缩。郾城大捷时,他带领士兵以步兵对抗金兵的铁骑兵,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连他的儿子岳云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有人劝他“见好就收,以免惹祸上身”,岳飞却指着身后的河山说:“我等男儿,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岂能因个人安危而弃家国于不顾?”虽然后来他蒙冤而死,可那“还我河山”的呐喊,那“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早已化作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志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男儿为家国而战。
到了近代,这样的志气更是在救亡图存的浪潮中熠熠生辉。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外国人都嘲笑“中国人自己修不出这样的铁路”——京张铁路要穿过居庸关、八达岭等险峻地段,坡度极大,地质复杂,当时的中国既没有先进的设备,也没有成熟的技术。可詹天佑偏不信这个邪,他带着工程队翻山越岭,亲自勘测线路,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铁路,解决了列车爬坡的难题。施工期间,他常常住在工地,白天和工人一起扛钢轨、填路基,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制图纸,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却从未停下脚步。当列车第一次沿着京张铁路驶过八达岭时,那些曾经嘲笑中国的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男儿,有志气,有能力!”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了填海移山的急迫,没有了保家卫国的危难,可“男儿志气”从未过时。它或许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坚守,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或许是边防战士在雪域高原上的默默守护,顶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祖国的边疆;或许是普通创业者在商海中的奋力拼搏,面对一次次失败,却始终不放弃心中的梦想。
去年夏天,我在甘肃敦煌遇到一位叫李杨的年轻人,他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参与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工作。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早已脆弱不堪,数字化采集需要在幽暗的洞窟里,用高精度相机一点一点拍摄,不能有丝毫晃动。李杨每天要在洞窟里待八九个小时,出来时眼睛都因为适应了黑暗而看不清阳光,手上也因为长时间举着相机而酸痛不已。有人问他“值得吗”,他指着那些在屏幕上逐渐清晰的壁画说:“这些壁画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想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这就是我的志气,虽然平凡,却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
这便是“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的真谛:志气无关大小,无关远近,它是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一种“不放弃”的坚守,一种“想做点什么”的担当。它不是要我们真的去填海移山,而是要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面对责任时,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人生如逆旅,我们总会遇到“沧海”般的困境,“高山”般的阻碍。但只要心中有志,便如船有了帆,车有了轮,能在风浪中前行,在崎岖中攀登。愿每一位男儿都能怀揣这样的志气,不辜负岁月,不辜负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因为,沧海可填,山可移,只要志气在,便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达不到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