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些在朋友圈给你点赞的人都去哪儿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点赞是一种态度

“不管多远,我还在你身边”

我想和你一起

体会朋友圈中的人间冷暖


西柚会发现一个现象:并不是随着你微信好友的增多,每次发朋友圈给你点赞的人都会有相应的增长。有些人一直关注着你的朋友圈并给予你反馈,即使相隔很远也给你一种就在身边的感觉;而大多数人则在朋友圈里永远地沉默着,与你的生活渐行渐远。

先在此解释一下我对于【朋友圈点赞】这件事的心理假设吧:每个人发朋友圈的时候都是他想与别人分享那一刻场景的时候,可能是一次周末出游,可能是一桌美味佳肴,可能是与老友相逢,可能是一篇深度好文。但如果一个人的“分享”没有接收到别人的“反馈”或者是“关注”(这里的反馈可能是一个“赞”,也可以是一句“评论”,甚至是你对此感兴趣去私聊他),那他以后分享生活、分享思想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如果一个人的分享得到了“赞”或是一句类似“哇这好棒呀!”的评论,那他就会觉得自己分享的东西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而那些给他点赞的人、评论的人,无论距离多远,都是真正和他一起生活的人,陪他一起体验人间冷暖的人。

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大二刚开学的时候因为所在部门职责的原因,我的微信联系人里添加了五十多位刚入学的学弟学妹,准备筹划开学前的“新生夏令营”。大概一直到开学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还都有学弟学妹时不时的私聊我关于新学校新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在那期间我每次发朋友圈底下都有一大波学弟学妹点赞评论~再往后来,慢慢的,差不多的内容,给我点赞的学弟学妹们变少了(并没有其他意思)。但是仍有几个学弟和学妹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并且一直会在朋友圈下方点赞。

一开始我还对此有些失落,后来也就想通了:大家的生活真的相距太远了,他们只是短暂出现在我大学生活中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日子,当他们熟悉了大学生活,结交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之间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了;但那些仍旧会留言点赞的学弟学妹们,一直是和我有着沟通的,他们一直在我的生活中未曾远去,他们一直与我并肩前行着,彼此分享着一路上的欢笑与坎坷,如此甚好。

不知在你的朋友圈中,有没有一个人,一直在为你默默的点着赞?如果你发的内容有些颓废消沉,有没有一个人在评论区里为你担心牵挂?不管你们相距多远,始终有一个人关注着你的每一条朋友圈像是从未离开过一样,令你见字如面?

今早查阅消息,

@全哥说道:点赞的始终会点赞,因为我想与你在一起。

@言语留言说:他们还一直活在朋友圈里,但也只是朋友圈里。

之前一位高中的好朋友从QQ上找到了我,(毕业之后我们就没再联系过,但不妨碍我们高中时一度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并且加了微信。那晚我们一起在小小的对话框里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当年奋战高考的点点滴滴,几乎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也就是那个添加微信的晚上,我们聊了一会儿,从那之后她就一直沉默在我的朋友圈里。同样也是惆怅了很久(我是个比较重情谊的人),但也想明白了:我们终究已经不在一条路上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新生活了,而新生活里的交集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所缺席的对方的过去终究还是没能弥补回来。所以后来我借用英语老师强调过的一个词对这段关系做了个总结:

释然——Forgive and forget.

(原谅并且忘记)

很多事情,人一旦释然了,心结就自己打开了,一切也都随风而逝了。

一开始天真的以为,点赞是个很好的东西,不花钱,还能给别人带来一种成就感,于是我每次刷新朋友圈都会啪啪啪的给别人点赞。但后来我懂得了,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你都能天衣无缝的参与进去,并不是每个人品尝过的美食去过的地方你都有发言权,并不是每个人转发的深度好文你都能体会到他们的用意。

所以愿你能够真正释然一些人的离开,愿你能够在一路上拥有更多的“真朋友”,愿你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更好的爱那些真正重要的人。

其实还有一位粉丝@夏小鱼借用一首歌回答了我的问题,用来作为此文的结语: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

晴时有风阴有时雨

争不过朝夕

又念着往昔

偷走了青丝却留住一个你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别怪我贪心 只是不愿醒

因为你只为你愿和我一起

看云淡风轻

——《岁月神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爱唱啦啦啦的西柚

华东政法社会学二年级

宇宙超级无敌有活力

奔二路上的轻熟女

我一直在这里

欢迎点赞留言,见字如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跟「公益」打交道,对于绝大多数互联网创业团队都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尤其是最近一两年,团队背负着太多更现实的压力,更...
    roody阅读 667评论 2 3
  • 线上推广APP,有一些笨办法,经常被人忽视,但确是一些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些线上推广APP的笨...
    糊涂熊阅读 579评论 1 2
  • 教育的本源,不是为了培养职业和生存的技能,而是提高生命的质量。 一、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生存技能”,而是要提高...
    陈翠萍阅读 538评论 0 1
  • 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每一期节目都会有...
    晶姐札记阅读 13,222评论 3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