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几个月的美学课一下就上完了,短得有点猝不及防。但回味悠长。
我个人的期待,是因为这是我特别喜欢、但没有太多延伸领域。
「美」是每个人生命的内在追求,无论你是否承认。它似乎又时时显得庸俗,是因为被我们用滥了;更多时候还是因为它被抽取成一层表皮,这是我理解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以及「美言不信」的「美」。它是不诚实的。
这堂课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对道德经里「执者失之」的贯彻。
「美」的不可言说,在于我们想要将外物总结成一种表层的风格、一套精细的程序,将其概念化、对象化、公式化,想要维持一种「美」幻象、对「美」的臆想。本质上,我不相信一种被称作「风格」的东西,所谓的风格,都是沉淀和生长的结果。
我特别惊讶和喜欢学霸猫说的,让自己舒服是一件很美的事。
在生存资源匮乏的年代,所有文化都认为「耽于享乐」是可耻的;人类自古就梦想着有什么能让他们脱离劳动,过上慵懒的生活。但好玩的是,机器、工业化代替手工进行劳动所剩出来的时间,并没有被用来「慵懒」,而是让我们自己越来越像机器——效率成为了当今最政治正确的价值。工业革命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世界的加速度都变得越来越快了。
这是一个什么事都用力过猛的时代,一个人人都过于有目的的时代。
我想,通过「让自己舒服」我们是在向自己确认,我们并不是机器。
刻意努力,过于执着,太多的目的性——广阔的信息平台给这些时代病提供了土壤。
在每个人臆想的剧本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演员。ta可以是任何美的代名词,唯独不是ta自己。
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会不知不觉戴上这样那样的框框,我们都快习以为常了。所以当生活中遇到特别本真的人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是会受到巨大的震撼或者感染吧——因为很多东西是演不出来的。我之前有个同事,是个在川美上学的重庆姑娘,外貌普普通通吧,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很喜欢她:她虽然傻里傻气,但是焕发着一种春天般的感染力,嘻嘻哈哈的,让一起工作的人都很放松,时不时忍不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笑。
一个给自己太多剧本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这样自在的。我不必去批评谁,光是观察自己就足够了:意识到自己最近生活的“低效”,会发现根源就在于想“读完”的书,想“做完”的事太多;由于贪多求全,过于追求效率,我的关注点全部都在“完成”的结果里面,常常还没开始就已经失去了兴趣。我让自己感觉不舒服、不自然了。学霸猫讲吴晓波和于小戈拿了投资之后就无法写文章创作的例子,对我还挺有冲击力的。
我们不用去给自己找太多外在的枷锁,大多数人都不缺条条框框。
「在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等待,一个兔子会来,一个声音会来,甚至神明。」——顾城
这一年对「禅」理念的理解让大脑很爽。重要的仍是行出来。由艺入道,这样的体验我们生活中可能都模模糊糊经历过。任何事,在我们带着自己进入事情本身的时候,在提升事情本身的技能之外,都培育出了一点我们对生命的态度,通过事来打磨自己。这是我理解刘丰老师说的「有目的的实践」。我小时候也学过乐器和书法,但没有延续下来。有这种感觉的事情能想到上中学的时候练硬笔书法,和现在练游泳。
打磨自己,不去想太多。不让自己做的东西成为低水平的浪费——同时也不能想着自己要做“好的”东西、“牛逼的”东西。是不是也很矛盾?
我觉得彻底抛弃期待可能也是一种妄念(好比顾城)。无为的目的并非无为本身。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只是这个追求也在行动之中。
另一个在课程里一直被提到点是,不追求效率、追求生命体验,是不是就没有效率呢?
“我们对没有效率的恐惧,恰恰导致了最大的无效率” ——学霸猫
这一点也谈过很多了:时间是一种假象,帕金森定律会一直困扰我们;更加困扰我们的是通过否认这一点,也否认了自己人之为人的完整。
因为生命里最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无法量化、无法用效率来衡量的。
「当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当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至。」——顾城
下课之后,漫漫在群里问大家自己的美好体验。
我觉得其实自己能做的,还是能对自己的感受保持敏感,保持觉知,并学着去表达。很多人是不允许自己消极、不允许自己悲伤和难过的;同时,我们又很容易掉进欲望的坑里、陷入多巴胺的渴望驱动和杏仁核的恐惧驱动。如果我们去听、去观察,许多的欲望背后都是自己的感觉在和各种各样的框的纠缠。什么是自己真实的需求,仍旧只有靠觉知。
我其实很感激,通过学习心理学和艺术让我重新重视自己的感觉。林语堂说,我们灵心的功用,原本是一个觉察危险而保全生命的器官,而它终于能够体会逻辑和准确的数学方程式,仅是一桩偶然的事。在我看来,感受和表达本身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自身与外部世界的根本联系。保护我们自己的感受太重要了,因为这个世界永远会不断地跟你说,“你以为,你所以为的,就是你真的以为的吗”,不断地告诉你:你的观念只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你的感觉不过是一些化学反应,或一堆数据营造出来的假象。我妈会跟我说,“你的感觉是错的”。
还没能做到能对这一切温柔,所以我可能还是会想,可以说脏话吗。
“美不可定义,不可规范,不能形成绝对的范式,因为它是无限的,与一种全然的生命体验同途。而我所理解的创造,不过是把这种全然的理解,从个人的体验,努力带到社会之中去。” —— “美”即任何生命都值得被祝福
美没有范式,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框,因为生命本身也是如此。
美可以被追求,但无法被预设。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意料之外的。既抓不住,也带不走,只有虔诚于此刻。用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许多生活里的遗憾,遗憾也能成为一件礼物——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源于此。缺憾的感情往往比用力过猛的感情更让人回味。当我不再执着一定要怎样,对我自己所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对关于遇到一个人的一切,都只剩祝福和感激。当我无所求了,事情就是事情本身,我就是我。
美是无所求的快乐。美是,你我是自己本来的样子,自然流露,任意生长。美是,这一段旅程就恰巧遇到了你,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谢谢学霸猫提醒我们对美好生命体验的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