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中“或取诸怀抱”五字的特点及写法

或:第一笔横画向右上倾斜。第二笔斜钩与第一笔横画垂直,弧度很小,近乎笔直。第三笔及第四笔写“厶”,其撇画部分与第一笔横画相交,横画部分与第一笔横画基本平行。“厶”围成一个三角形,空间较大。“厶”下面的提画写成反拱形,对“厶”呈托举和护卫之势。提画以牵丝引出戈钩的撇画,撇画终点为这个字的最低点。最后写点画,此点为斜点,方向与斜钩基本平行。

取:左右结构,左大右小。“耳”字两个竖画均向右倾斜,左竖倾斜度更大。“耳”字第三个横画以牵丝引出最后一笔提画(呈弧形),提画又以牵丝引出右半部分“<”。

诸:左右结构,左低右高。左半部“言”字的第一个横画倾斜度大,第二个横画和第三个横画平行,倾斜度小。“言”字的“口”字类似一个三角形。右半部分“者”字第一笔横画的位置高于左半部“言”字的第一个横画,第二笔竖画以牵丝引出第三笔横画,第三笔横画基本上在左半部“言”字第二个横画的延长线上。“者”字的撇画弧度很小,近乎笔直。“者”字最后两笔写成类似阿拉伯数字“2”的形状。

怀:左右结构,左低右高。左半部竖心旁先写两点,再写竖,左点与竖画有间隔,右点紧贴竖画。竖画有轻微的弧度。右半部分第二笔竖画类似上一个字“诸”,也是以牵丝引出下一画。

抱:左右结构,左低右高,左重右轻,左右两部分间距较大。右半部“勹”写作“⺈”。“巳”上部写得较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