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金宇澄老师的《繁花》,就从序言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氛围中解脱出来,进入醉里挑灯看剑,醉回吹角连营,1967年到1990年的跨度,上海人的市井生活就活脱脱的展现出来。
草草读一遍《繁花》,我永远不够格写《繁花》读后感,但即使肤浅,也是一种思想,不够漂亮,但足够真实。
读第一遍《繁花》,就像用竹制的篮子在河里努力的舀水,水接不住,但他可以使竹篮浸湿,有了生动形象,有了实在改变。
文中内容是以上海作为大的母体浸染开来,三个人物统领全篇,祖父是资产阶级的阿宝,干部子弟的沪生,工人家庭的小毛。
围绕着全书的一百多号人物在其间穿针引线,上海的斑斑杂杂、阔阔绰绰、光怪陆离的市井民生就这样顺着全书脉络,蜿蜒的铺展出来。
王家卫筹拍《繁花》用了十年时间,这本近500页的书,要理清他的脉络,梳理内容,复原或升华他的主旨是不容易的。
文章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从表里到内在,用树干加旁枝的喜闻乐见的技巧拍出来,不啻于重写一本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
作者金宇澄是上海人,半个世纪加二十多年的上海生活已经使他与上海融为一体,拿这本书来研究上海的历史、风俗、乃至变迁也是很不错的参考。
太阳底下无新事,书中的人物都在努力活着,或者适应当时政局,或者适应当前生活,或者以窘迫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或者经历磨折,命运多舛。
就像鲁迅先生所言,人类的历史就是吃人和被吃的历史,强大者弄狠逞强,弱小者忍辱负重。但时光颠倒,总要换个人间。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就像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他所经历的印痕永远在记忆深处,他逃不脱这个时代,一个家庭就要困窘在十几平方米低矮的弄堂,一个人就要在自己的局限里呆上一辈子,他每天就要面对不能改变单调的生活,每次运动都战战兢兢,每次口号都有气无力。
这本书就是叙述上海看似和平温柔中的巨大泥潭,每个人在泥潭中跌宕起伏,身不由己。即使变成恶龙,脱下长衫,依旧还是泥鳅。
文中结尾,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作为此文的结束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花间摆上一壶美酒,自斟自饮,没有亲友。邀请明月,影子、明月和我就成了三个人。我吟诵诗篇,影子与我蹁跹,月亮与我徘徊。清醒与你们一起分享,醉了就各奔东西,愿意与他们结下友谊,相约在缥缈的人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