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马上就有一批新的一年级小朋友入学啦!孩子上学可是人生成长历程中的大事件。
这标志这孩子从幼儿园时期以“游戏”为主的生活结束,开始以“学习”为主的生活开始,标志着孩子从此以后,要想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成长,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作为父母的你,除了准备好书包,还应该准备什么呢?
01 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最最重要阶段,毫不夸张的说,影响孩子的一生。
注意,这里说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取得足够好的学习成绩。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高低和学习知识多少之间有关系,但不是线性关系。简单说就是,学习习惯好,成绩并不一定好;反之,成绩好,学习习惯也不一定好。
举个例子,我表嫂的儿子小植,小学的时候成绩只是平平,有多平平呢?全班50人稳定的排名30左右。但我表嫂并不着急,她说小植和大部分男孩一样,发育晚一些,现在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等到发育到了,自然成绩就上去了。
小植的学习习惯养成的特别好,写作业从来不用督促,按时按点、坐姿标准、一笔一划,就是错误的比较多。表嫂要求小植把错误的题目都写在错题本上,只要他写了并且复习了,下一次再出错也绝不指责,如果他没写或者没复习,再出错表嫂就有一定说法了。
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小植一直坚持使用钢笔写作业、做练习等,别的孩子都用油笔、水性笔,小植一直使用钢笔。这是表嫂一直坚持的,尽管当时,对小植的成绩提高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
在初中二年级之后,小植的成绩可以说突飞猛进,稳稳当当排在全校前五名。小植一直使用钢笔的习惯不仅给他带来个性光环、还有助于他培养自律、不疾不徐的性格。去年,小植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小学阶段,孩子还在成长发育期,尤其是思维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时候孩子学不好,并不是不认真、不努力,只是思维发展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通常男孩子的思维发展会慢于女孩子)。因此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关注孩子的成绩没有错,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可以慢慢学,但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小学是孩子“最听话、纪律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对一切规矩和习惯很少提出质疑、会严格遵守的时期,等上了初中再培养学习习惯,孩子的叛逆心理来了,可是拽都拽不回来啦!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但不局限于书写姿势正确且能坚持、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爱好、养成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的好习惯。
02 与孩子、老师多沟通,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
上学之后,很多家长舒了一口气,觉得终于可以把孩子交给老师了。一个老师不够,那就多交给几个吧!于是好多家长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在这里不讨论补习班的问题,只讨论家庭教育问题。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还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要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和谐统一。
多与孩子沟通,不仅问他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啊,今天学到了什么,还要问问他今天上课开心吗,最喜欢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啊,鼓励孩子多表达、多交流。
与老师多沟通,不仅是孩子课业方面,更是孩子性格、表现力、爱好倾向性各个方面。
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了分歧,切忌不要有“那你就听老师的吧!”、“听我的,你老师说错了”这样的语言和做法。
首先要稳定孩子情绪,其次要弄清事情原委、与孩子讲道理,最后要快速度与老师“通气”,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孩子对权威(家长、老师)的话非常信服,这个时候切忌反复和不一致,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动摇孩子正在形成的三观。
举个例子,前几天,Nacy在上二年级的女儿朵朵问她,妈妈,你说白雪公主被皇后骗了,是皇后还是白雪公主的问题啊?
Nacy开始回答的毫不走心,“当然是皇后坏啊,白雪公主那么善良……”
朵朵“哦”一声,低下头,接着玩她的芭比娃娃。
Nacy摸摸朵朵的头,“朵朵为什么这么问啊?”
朵朵困惑地说:“奶奶也说是皇后是坏人,都是她的错。可是老师说,白雪公主也有问题,她不应该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妈妈,到底谁说的对啊?我是听奶奶的还是听老师的啊……”
Nacy没有想到在朵朵只有“对与错”的世界里,这样一个命题已经给女儿造成了困扰。
她想了一想,说,“奶奶说的对,皇后真的是很坏,她不善良。老师说的也对,白雪公主不应该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他们两个说的都对,我们朵朵最棒了,朵朵发现了皇后和白雪公主都不对这个大秘密,特别棒!妈妈都没想到呢!妈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朵朵听完,开心的扑到Nacy怀里。
Nacy第二天问了老师和奶奶,才知道原来白天上课,老师利用童话故事教育孩子们一些防拐骗的道理,放学时候朵朵让奶奶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奶奶就讲出了与老师不同的观点。
小朋友的世界还没有辩证法,所以朵朵就迷茫了。
Nacy很庆幸自己没有不负责任的说“你听老师的吧”或者“奶奶说的对”,也没有拒绝沟通,而是追问了朵朵的困惑,可见家长与孩子、家长与老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重要性。
毫不讳言的说,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仅有的还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时间了。
家长们,趁着孩子还依赖你、愿意跟你说话,多说几句吧,珍惜这段时光,等他们到了青春期,可就不愿意搭理你了!
03 与学生家长多交往,他们可能未来会成为你的亲家
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一定要多看看周围其他的小豆丁,他们中有可能会有你未来的儿媳妇、 女婿、干儿子、干闺女……
社会交往是孩子在学校期间重要的任务,与同学的交往至关重要。
往大了说,同学是一辈子的社会资源,很多家长打破脑袋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就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高大上”的社交圈子。
往远了说,小学时,孩子能否融入班集体、能否与同学和睦相处、能否融入“小圈子”,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未来人际交往意义重大。
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在参与班级建设中,孩子的性格显露无疑。
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迅速建立并融入“小圈子”,会给孩子极强的归属感和被需要感,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性格。反之,不能融入集体、被人孤立的孩子,容易缺乏归属感,养成或自卑、或乖张的性格。
在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交往中,家长还是有可插手空间的。你会发现一个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容易“抱团”、家庭地理位置比较近的孩子容易“拉伙”、父母比较熟识的孩子容易“结帮”。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对爱好、兴趣等感官并没有那么强烈,因此熟悉程度则成为“拉帮结伙”的重要原因。
所以,多为孩子营造与小伙伴在一起的时间和空间,及时询问孩子对其他同学的感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节假日与其他学生家长及孩子一起结伴出行,培养孩子之间的熟悉程度和友谊,“帮助”孩子交朋友。
举个例子,同事Linda 9岁的儿子小泰性格有些内向,不太爱说话,二年级的时候还转学到了新的学校。到了新的环境小泰有些融不进去,没有什么说得上话的朋友,愈发不爱说话了,接他放学看到他总是一个人走。
这可给Linda愁坏了,她开始跟老师沟通,发现没啥大用,毕竟老师也不能指派谁跟小泰一起玩。
后来Linda在家长群里主动加了好几个家在附近、比较活跃的家长,没事就组织一起看电影、去游乐场等活动。Linda还给小泰换了与这几个家长孩子一样的补课班,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
家长关系好了,孩子关系自然就好了。小泰融入了“小圈子”,很快被带进了“大集体”,每天跟他的“小哥们”下课一起出去玩,越来越开心了。
家长能够“帮助”孩子交朋友的时间,很短暂,慢慢孩子长大了,就会自己选择志趣相同、爱好一致、长得好看的小伙伴了。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帮”孩子一把,就“帮”一把吧!
开学季,致一年级家长,除了给孩子准备书包,你准备好成为小学生的家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