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很快高三的学子们又要迎来人生的下一个转折点——高考
高考作为中国应试教育之中至关重要的关卡,也是所有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得选择点,在父母的眼中。考上好的大学,成败在此一举,是否是一个人才,高考成为了唯一的标准墙。
2019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就有1031万,这还没有算没有参加高考的人,我相信每一个人在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当我们不用功读书的时候。父母的口头禅无非是我怎么辛苦供你读书,就是想让你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声泪俱下的教训,我相信不少人也经历过。感觉上这好像没什么不对。但是给我的感觉又好像有点不对。
我们不能责怪父母的道德绑架。望子成龙的心情,又有多少高考中的学子不是为了父母的期望去高考的。他们沉浸在紧张的高三生活当中。面对老师的教导,父母的期望,社会上只有高考才是出路的论调,造成了多少高考的学子因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而选择自杀。有多少承受不住这样的期望得忧郁症的人。有多少抱着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获得自由的念头,这样高压以下的社会现象,每年屡见不鲜,
还记得那个考上北大的新生吗?他的遗书这样说着:我已经替你们考上北大了。不要再来烦我,不要把我的遗体送回那个地方。我讨厌那个地方,
我不评论这是不是父母的对错,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来自“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
第一组数据: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第二组数据: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第三组数据: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第四组数据: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第五组数据: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
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
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在如此这样的压力之下,父母是不是应该在自己一味的期望之中,明白一件事:是不是该关心一下我的孩子是否开心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青少年在心智还没成熟的时候。是不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心理的压力,才是最重要的呢?
你只希望我的飞的越来越高。却从不关心我飞的开心不开心。
这样的社会现象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被解决的。
我也希望在面对高考的你或者他,人生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选择。高考考不上并不代表你今后一文不值。如果你觉得你必须去高考那你就继续的复考勤能补拙总可以的。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肯定是不成功。你想就要相信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何谈成功。
人的一生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人的一生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所以呀,我没有什么毒鸡汤,我只知道人呀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从来都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它是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人,它可以完成任何的事情,只要它愿意选择,愿意承担,愿意去坚持。
而你呀!尽力就好,给自己立一个自己愿意去做的小目标。让自己愿意去投入的小目标。坚持去完成吧!
你并不是只有高考才是唯一的出路。
你就是唯一的无限可能。而决定你成为什么都是取决于你。
加油吧,少年,把你的梦追到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