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人一定会劝人相信统计数学,因为这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出的公正的结果,即使这结果是如此的和我们的直觉相违背。在科学的旗帜下,个人感受是靠不住的,不具有指导价值。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我拿国民平均年收入来说事,科学派肯定不服气,极少数的高净值人群大幅拉高了国民平均年收入,这样的事实造成与大众的直观感受不一致的情况是因为平均这个统计量选取的不佳。他们说应该进行分层统计。于是社会人群分布得按高、中、低、赤四类分档计算其平均水平。哦,这下结果好像差不多了。可惜这样的普遍受质疑的统计量并不多见。生活中还隐藏着很多经不起质疑的统计量,比如股市大盘指数、某地楼市成交均价、高考成绩的正态分布、民主评议分数、涉枪死亡人数、交通事故率、综合破案率、车型故障率……
如果没有人去质疑一项统计量,那么这项统计量就有可能成为指挥我们生活的指标量。无可否认,上班族受着各种各样的指标量指挥,出勤率、任务完成率、预算执行率、按期报告率等等。有些人去质疑某个统计量,结果被告知这是目前最好的统计办法,要不然怎么弄?总得拿数据说话才靠谱吧。于是质疑的人败下阵来。是呀,以科学的名义,我这是在用数据说话啊,难道我还不够科学吗?统计量就是最科学的。
有时候想想真是荒谬啊。明明都是各有特性的人却只能被各种统计数字归一化为守规矩的人。我们还没法去怪责统计数字的不公正。但正是为了创造公正的统计数字,我们牺牲了个性和偶发性。统计数字要的是稳定,它排斥游离不定和极端飘忽的结果。
我不知道我们该不该相信统计数字,但是我至少懂得应该去探究统计数字是如何得来的,它需要掩藏什么又需要牺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