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第一个周末记录

    来北京的第一个周末,emm...周五晚下班回来报复性的玩了下fifa,直接到凌晨四点,导致周六几乎啥也没干(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至少看一个电影或恋综稍微信息输入些 哭哭!!) 

    今天整理一些学生时代没整理完的信息(1)。主要的一个输入是:从工作能力(这里是侠义的类似医学的诊断能力,而不是决定工作升迁的唯一指标)上,你大概会面对两类问题:1)重复性问题 2)创造性问题--甚至不像生活可能也是更远距离更少次数的重复性问题(毕竟你的客户可能也只需要你先做到80分)。

    不妨设他们都是个高维单位球内的点,离球心的距离是难度。然后,我们认为距离越接近的“题目”,越相似。所有定理,公式,模型,算法也可以理解成是一道题目,而“题目”本身是无限的。

    我们所会的知识,所学过、做过的,是单位球的一个 "有限子集”。

    怎么样算学得好呢(工作能力强),那就是在球中任意找一个点(任意找一道题),你的有限子集里都有一个点和这个点距离不远。这样,自己做一些小的变化,就能解决遇到的这个新题目。无论是量的堆积还是质的提上,目的是扩大你自己这个球体(少量"量的堆积”难以弥补"质"上的指数级差距)。

    对了一个好消息,虽然还没有这么逛逛北京景点,但有骑车citywork,目前在西城和丰台。而且下个周末要回家了,哈哈哈哈哈。 所以皮肤科,口腔科门诊,和北京旅游要到什么时候呢。感觉自己的目标要变一下,第二目标是:旅游北京,毕竟这是在北京工作目前成本低的事情。

--------------------------------以下摘录---------------------------------------------------------------------------------------------------------

    所以,工作能力的学习(提高)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这个“r”。对职场人时间是有限的,堆时间,在题海里游泳,效率低都是不能容忍的结果。在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低效学习方法就是“错题本”,如果做错的题目还记不住,那首先就是应该逼自己完全搞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做错”或者“想不出”,从逻辑上消灭这个错误,而不是简单地在大海里记下一个点,刻舟求剑。最后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做题,记了十几个本子,但脑子里还是没记住,这其实是一种偷懒。

那么如何提高“r”呢?我认为,这个“r”其实就代表了对题目的感觉正如冯诺依曼所说:“你从来不会数学,你只是习惯它”。但这种感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逻辑上的感觉,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高。

    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逻辑上诚实”。我见过很多孩子,不会做的题,听老师讲一遍,或者看答案,当时能听懂或者看懂。但是这种“懂”,可能只是他懂你的每一步用到的定理和公式,整体的逻辑上他并没有思考过。或者他嫌麻烦,不愿意在逻辑上一步一步去思考来龙去脉。一个非常简单的验证方法是,从头到尾自己严格推导一遍,或者写一遍证明,看一下是不是有任何地方是不严谨甚至是错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诚实,要像个杠精一样,眼里容不得任何沙子,对自己不严谨的地方零容忍。这么做几次以后,你的感觉就会开始建立,一道题目和什么有关你会

更容易感觉到,因为你在类似的地方较过真。这么做是不是要花很多时间?开始时可能是的,但绝对值得,因为我们分析过了,只要能提高一点"r"就是质的改变,比走马观花的题海战术高效太多了。

    另一个亲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状态最好的时间留给数学,比如运动回来洗澡以后,下午喝了杯咖啡刚开始学习那会儿,这可以让你的感觉更强烈。相反地,状态不好就去休息,别一直学,避免把不好的感觉留在脑子里在你的"r”提高以后,学习数学将是一种比玩游戏更快乐的体验。你看书自学时,看两页你就能猜到10页以后要讲什么,一天能学完别人一学期的内容;老师课上的任何不严谨的地方你都能立即发现,再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是否指出;平时考试的所有题目几乎都是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然后慢悠悠地写完再检查一遍,发现才过去一半不到时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