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是篇大文章: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

“礼”和“仁”是孔子学说的两大核心。第三章讲了如何有“礼”,这一章则讲如何让自己处于“仁”的境地。

我们做学问是为了什么?不管是为己还是为人,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心安顿于“仁”的境界,否则,就不算是智慧的成就。

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长期处于简朴的环境中,也无法长期处于快乐的状态里,他不仅失意忘形,也得意忘形。而到达了“仁”的境地,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能乐天知命,安之若素。也只有达到“仁”这个境界的人,才能快意恩仇。但是呢,有志于抵达“仁”这个境界的人,内心对他人的厌恶情绪是极少的。对于有道德的人,会爱护,对于暂时没达到道德标准的人,则会努力感化。

人人都爱富贵,讨厌贫贱,但从歪门邪道谋得的富贵,有原则的人宁愿不要。心中无“仁”,灵魂就无处安放。真正的君子无论得意失意,都能依靠“仁”而保持内心的平静。

一个致力于“仁”的君子,不会刻意表达对不仁的厌恶,用他人的不仁来彰显自己“仁”这种事情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一个人犯错,往往都是社会关系里的因果。见到“不仁”的人就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不仁”的言行,然后努力改正,就能逐渐向“仁”靠近了。让大家每时每刻都处于“仁”的境地,真的很难。但只要立志,还能能够达到的。

“道”是“仁”之体,“仁”是“道”之用,一个人哪怕早上得道,晚上死掉,那这辈子就算没白活。一个人如果真正有志于“道”,若心里执着于好吃好喝,这种物欲太强的人是不足与其论道的。

真正的君子,别说执着于好吃好喝,即使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也没有固执的想法,合于道就做,不合于道就不做。君子的价值判断在于道德,小人只讲利益。做事只讲利害,则经常招来怨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心得(四) 文:recycler 7/93,10924字 感谢第23位朋友 里仁篇第四 (一) 子曰:“里仁为...
    Recycler阅读 4,605评论 0 1
  • 你说“弹指之间,春秋不过一挥一梦,不知何时相识”,那我告诉你,阴历2016.9.6,周四,是因为我在乎,所以记得,...
    少时你的少时阅读 1,332评论 0 0
  • 今天,跟好基友一块儿去参加了初中同学的婚礼。说是同学,也不过是一个年级,儿时有些交集的小伙伴。现在同在一个县城,一...
    叮当狗熊Jing妹儿阅读 3,902评论 0 1
  • 其实,我并不知道此时此刻的我想说些什么。只觉得心里有许多许多想要烙印在纸上的思想,只能被堵塞在鼻尖,心口。 想来自...
    霜月鸟王阅读 1,722评论 0 1
  • 为祖母邦妮送行 各位来宾 请准备好您的悼词 说说妈妈告诉我的话: 邦妮即将远行 总有一天 我们会在另外一个世界重逢...
    柳枫林阅读 1,046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