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养生文、时政文、明星八卦,励志鸡汤大概是朋友圈最具有可读性的文章类型之一,也朋友圈最常见的文章类型。比如,你现在读到的这篇就是鸡汤文的衍生品。
想问一下,你们看鸡汤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对现实状况不满?
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
或者在现实中感到无力?
对于未来深深的迷茫?
......
所以,寄希望于看一些鸡汤文章,获得力量,得到启迪,鼓舞自己前行。
但聪明的你或许也发现了,鸡汤励志文章如同割过的韭菜,一茬接一茬,每隔几天你都要被一些观点洗脑,自己的状态却未见好转,该不满的继续不满、不够优秀的依旧不够优秀、感到现实乏力的依旧无力改变,迷茫的前方照样迷雾重重。
鸡汤文章不但没有让你清楚地看到未来,似乎连当下的生活都没有改变。
你仰天长叹:为何我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一个人对现状的不满、对现实的无力、对未来的迷茫都是对当下生活的否定。
坦白点说,不外乎嫌自己挣得钱少,觉得自己知识欠缺。试图用某些精神激励来改善贫穷和无知。
可金钱和知识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犹如萝卜种在土里、苹果结在树上。你要获得萝卜和苹果,得不怕辛劳刨开泥土,或费力爬上树,想要在空气里召唤萝卜和苹果,那是玩魔术。
你以为所谓的鸡汤里提倡的坚持和努力能让你感动天地,实际上什么也收获不了。
你以为鸡汤仅仅是不能改变现实这么简单呢?
当然不是,它还能毁坏你当下的生活。
人渴了会想喝水,若喝的是盐水,就越喝就越渴。部分鸡汤就是这样的轻毒药。
从心理反馈来看,当你在看励志文章并希望自己也能有所进步时,动机是积极的,但却是一种负面情绪的投射。比如你在说要努力的时候,实际是在否定自己当下的不努力;当你说要坚持的时候,就更加负面,它投射出强撑的压抑,甚至是内心濒临崩溃的情绪。你越是想用这些正面词汇来激励自己,越是落入否定当下自我的怪圈。
假设,你是一位朝九晚五的普通工作者,你天天告诉自己“我要坚持、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改变自己.....”然后,周末你早早起床,拿起一本能增强大脑容量的专业书籍啃读,过程很艰难,因为你的大脑里的画面可能是这样的——
“我得去看看朋友圈有没有新动态”——不行,我要坚持读下去!
“好像上周追的韩剧又更新了”——不行,我要努力让自己进步!
“两天不上淘宝,好多新货....."——克制,我要奋斗改变自己!
告诉我,这个过程你心情好吗?有没有发现克服惰性是如此痛苦?
在这么痛苦的过程中,坚持不了几日,你又开始重复朝九晚五后的正常生活状态——上班、下班、刷微信、看电影、逛淘宝,找人聊天......
再读鸡汤时,发现自己又不务正业,失落沮丧,于是再次否定当下的自己,反反复复恶性循环,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可以预见的是,在一分固定工作上,关于努力、坚持、奋斗之类的积极词汇都不能明显改善收入,也不会改善当下生活的体验。没有人是靠否定当下的自己来获得幸福和快乐的。
鸡汤引导你否定当下生活,又不能给你生活指一条阳关大道。你天天以为那是平凡生活的解药,可是它明明就是披着精神食粮外衣的大麻。
你在想,我向往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自己,动机如此高尚,难道还错了?
你的初衷是好的,但好的动机,并一定能带来正确的结果。
为了减少自我激励过程带来的自我否定,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给出这样的建议,就是把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坚持这种投射当下负面情绪的思路换成“做事就可以有结果,不管做的是什么事,都一样。”这是1+1=2的简单道理,含有一套健康的价值观,不管是任何事情,行动了就会有结果。与其自打鸡血,无端消耗精力,牢记简单的规则更有助于人生。
话又说回来了,无论是精神层面的无知,还是物质生活的贫瘠,这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从技术上看,你看一本社交礼仪规范的小册子可以规范表面行为,但它不会改变一个人内心的狭隘和无知,某一行业知识的短缺往往需要读三至五本厚厚的专业书籍才能算入门。要是综合性的文化修养,起码得细读上百本高质量书籍。而这些能增长知识的阅读和鸡汤文是没有关系的,前者是涨知识,增智慧;后者就是片汤话。
缺少合理回报,多坚持一秒都是煎熬;缺少进步空间,再努力拼搏结果都一样。如果,你是国家公务员,可以评人民公仆称号的例外。
想挣钱的只关乎三个条件:才能+平台+机会。其中的关系是才能比运气重要、平台比坚持重要、机会比努力重要。在这三个大前提前面,努力和坚持显得很无足轻重。而且我很怀疑,很多人所谓的坚持和拼搏不过是把眼前该做的工作搞定。
如果你没有一套切实有效的改变计划,抱着“我喜欢现在的自己”的心态远比“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进步”更有意义。如果你只是想让自己煎熬一些,看起来不像是虚度生命,那也挺累的。
你是一个普通人,每天有所收获,固然可喜。要是不断否定当下生活,你就真的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