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去打暑假工,是一场“苦难教育”的骗局

这个暑假,有个朋友说要让上初一的孩子出去发传单,理由是“让他出去尝尝挣钱的苦,才知道爸妈不容易”。

可是出去发传单就能醒悟吗?让孩子去做苦力工作,除了晒脱皮、累到麻木,几乎学不到任何东西。

如果吃苦的方向错了,苦只会越吃越多,而且永远吃不完。

1、爱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每年暑假,朋友圈都会被两类照片刷屏。

一类是孩子在空调房里上编程课、做科研营,去游山玩山,

另一类是孩子在大太阳底下发传单、饮料店摇奶茶、进厂打工。

后者往往配着“锻炼锻炼”“吃点苦才知道珍惜”的文案,仿佛汗水流得越多,成长就越扎实。

可发传单、进工厂,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创造、不需要解决问题,只需要把自己变成一颗螺丝钉,嵌进某个早已设计好的流程里。

这不是成长,这是磨损。

现在的孩子,你千万不要奢望通过挫折教育或者是苦难教育,让ta有所感悟,然后回家发奋读书、感恩父母。

出了家门,没人会惯着你的孩子,如果遇到一些态度不好的人,或者故意欺负孩子的人,你觉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自我心理能够很好的消化吗?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听惯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没人告诉我们:如果吃苦的方向错了,苦只会越吃越多。

就像那个段子说的:“爱吃苦的人,就像抱着榴莲不撒手,一边流血一边感动自己。”

你以为孩子在磨炼意志,其实只是被低级劳动反复摩擦;你以为孩子在积累经验,其实只是提前适应了被压榨的节奏。

对于任何一个人,无法帮助自己成长的吃苦耐劳,就是自虐。

更残酷的是,苦难不会因为你承受得多就放过你。

爱只会流向不缺爱的人,钱只会流向不缺钱的人,苦难只会流向爱吃苦的人。

你以为你在教孩子“珍惜”,其实是教ta“认命”。

2、“苦难教育”是最大的骗局

我们总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来安慰自己,但磨剑的是磨刀石,不是苦难本身。

把“苦寒”当成“磨砺”的必要条件,就像说“想学游泳必须先淹几次”一样荒谬。

更可怕的是,这套逻辑一旦扎根,就会像基因一样复制给下一代。

亲戚家的女儿,初二暑假被送去工厂做手工,理由是“体验生活”。

工厂里的那一两个月,没让她理解工业体系,只让她体验了“重复、服从、忍耐”的驯化流程。

大城市霓虹确实晃花了她的眼,可没拓宽她的视野,只让她把“赚钱=卖时间”刻进脑子。

第二年暑假,她不再上交工资,而是直接提出要给自己买手机。父母心想“孩子知道挣钱不容易了”,欣然同意。

结果,买了手机后成绩一落千丈,中考连最差的高中都上不了,只能去职校。

毕业后因为学历太低,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服务行业——摇奶茶、卖衣服、做前台,把当初那条流水线,换了个带空调的版本继续转。

如果家里真的揭不开锅,孩子必须打工补贴家用,那是生存,不是教育。

如果孩子已经高考结束,想出来打工体验生活,也不是不可以。

但如果你的孩子还没高考,家里又不缺这点钱,就别把“低价值劳动”包装成“苦难教育”。

苦难教育最大的成果,就是让你的孩子把“低价值劳动”当成人生的默认选项。

别再把孩子往苦水里摁,还骗他那是洗礼;你以为是给他磨刀,其实是在他脖子上挂了一块磨盘。

苦难不会让人变强,科学训练才会。

3、孩子需要的不是“吃苦”,而是“训练”

真正能让孩子成长的,从来不是“硬吃无意义的苦”,而是“有目的的训练”。

训练是有目标的、有方法的、有反馈的系统性练习;受苦是无目的的、无策略的、无意义的被动承受。

如果你真为孩子好,就把暑假变成“训练营”,而不是“苦役场”。

如果孩子想赚钱,教ta怎么做家教、写文章、剪视频,用技能去变现,而不是靠苦力换零钱。

如果孩子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带ta去旅游,看千山万水,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而不是给孩子玩手机刷视频。

如果孩子想提升生活品质,就ta去学吉他、跳舞、游泳,或者画一幅画、学一首歌、学做一道菜,或登山看日出……

如果孩子哪儿也不想去,在家帮父母干点家务、陪老人聊聊天,同样体验生活。

实在不行,还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志愿填报的相关事项,找到什么样的专业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两三个月的暑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

累不累不是重点,重点是“有没有方法”。

真正的成长,是找到热爱的事,再用科学方法把它做到极致。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将来社会分层的标准,除了学识,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程度和人格完整度。

一个心理稳定、人格健全的人,才能在巨变里找到新坐标;一个从小被“苦难教育”磨损掉自尊与好奇心的人,只会更早被机器替代。

总结

别再对孩子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而是跟孩子说:“去找你喜欢且擅长的事,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做到极致。汗水不需要用来证明努力,热爱和方法才是。”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一出生就被告知“一切都得靠你自己”。

我们作为大人要接受自己的普通,更要接受孩子的普通,大多数人生下来拼不了爹,也成不了“日入208万”的明星网红,但这不等于只剩一条苦路可走。

我们可以拼尽全力,但别再把时代早已淘汰的苦情剧本硬塞给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