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丈量世界

本文字数共计1555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前几天与好友叙旧,邀约她到家玩,她告诉我要把自己的外孙带过来玩。来之前,她还特意告诉我:“我这外孙呀,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爬。”小孩子还未学会走路,喜欢爬那不是很正常吗?喜欢就喜欢呗。但为了不伤到小孩子,我提前将自己家里放得比较低的易伤到小孩的硬的、尖的、易碎的一些东西收拾了一番。

        昨天上午,好友一家如约而至。与好友寒喧几句后,我的目光被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家伙吸引了。第一次见到我,小家伙先是一脸平静地看着我,然后又将目光转向外婆,不哭也不闹。几分钟不到,我就能将抱到怀里。可没抱一分钟,小家伙就浑身不自在,身体不停扭动,想到地板上玩。好友告诉我:“你把他放地板上,让他自己玩。”“这样可以吗?”我半信半疑,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放到地板上。没想到刚一着地,小家伙“如鱼得水”,双手一前一后,两腿非常有力也一前一后,竟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鱼儿”吧嗒吧嗒地朝他妈妈处“游”去。

       小家伙一眨眼就“游”到了阳台的画桌旁。他的目光锁定了桌下一颗鲜红的乒乓球。只见他小手紧紧抓住桌腿,身体努力前倾,另一只小手伸得笔直,指尖几乎要触到那颗红球。然而,力量一大,球儿调皮地一滚,溜进了桌底深处。小家伙“哦哦”地叫了两声,小脑袋转向我们,乌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求助的信号。“让他自己想办法。”孩子妈妈的声音温和而笃定。我们几个大人交换了下眼神,默契地按兵不动,只是屏息看着。

       求助无果,小家伙脸上没有沮丧,倒表现出几分“靠自己”的倔强。只见他向前挪了挪,小手再次探入桌底,够不着。他不放弃,又往前爬了一小步,小身体几乎要贴到冰凉的地板上了,胖乎乎的小胳膊努力往里伸……终于!他的小手指勾住了那颗红球,一把攥在手心。他坐起身,举着“战利品”,脸上漾开着胜利的笑容。

       “真棒!”我们忍不住鼓起掌来。小家伙像是听懂了我们的赞扬,竟也放下球,一屁股坐下,“咯咯”笑着,小手拍得啪啪响,那得意洋洋的小模样,仿佛征服了全世界。这小小的成功,是他用全身的力气和专注换来的,那一刻,我看到了探索和坚持带给孩子最纯粹的快乐。

       吃饭了,孩子被妈妈抱去洗手,洗脸,坐到儿童车里吃饭。一吃完饭,小家伙又坐不住了,在童车里变着花样折腾:一会儿用手敲敲这里,一会儿用脚打打那里,嘴里还发出抗议声,他妈妈只好将他从童车里抱出来放到地板上。“这样,孩子会不会不安全哦。”我站起身来朝孩子看去,“阿姨,不管他,他一下地就很开心。”小家伙一着地,果然又开始折腾了:他正坐在水果盘旁边,悄悄地抓了两颗葡萄,正津津有味地品尝呢!葡萄没吃两口,他又将眼光投向旁边的牙签盒。还没等大人走到旁边,他一把就抓到手里。两只小手,一手拿着葡萄,一手拿着牙签盒,一上一下,有节奏地挥舞着,仿佛在为我们喝彩,难道这就是童年的快乐!

       也许是新鲜劲过去了,吃过晚饭,孩子就吵着要出门“运动”了,我只好提前送好友一家出门。

        看着小家伙被妈妈抱走时仍扭动着想下地的身影,我心中满是柔软。好友说,这爱爬的小家伙在小区都出了名,这份活力确实令人欣喜。只是,作为旁观者,心底那丝隐忧仍在:家里的地板固然安全,但外面的世界复杂得多,这无拘无束的爬行,会不会有隐患?爬得久了,真的不影响孩子学走路吗?

       孩子的爬行,让我忽然想起网上正火的中老年“爬行运动”了。一群人排着队,学着动物那样爬,说这能治百病。这画面,跟我眼前这个吭哧吭哧、自己使劲儿探索的小不点儿一比,感觉特别奇妙——有点像,又完全不一样。

      儿童的爬行,是生命本真的律动,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成人的爬行,究竟是健康的回归,还是刻意的模仿?当一种源于生命内在需求的自然行为,变成一种被追捧的"运动"时,我们是否该多一分理性的审视?我觉得,真正的健康,得好好学学孩子——找回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劲儿,那份打心眼里想动、想探索的鲜活劲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