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长大的孩子是很幸福的,大海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美食。
暑假的时候我们经常是整天在海边瞎玩,退潮的时候在海口泥潭上挖海虫子。
长得很像蜈蚣,但比较细,看起来没那么可怕,挖出来后用罐头瓶子装好备用。
潮水要是还没涨上来,就在海边捡几条臭鱼,捡一根鱼线拴好,去水泥坝边钓螃蟹。
螃蟹都在有水石头缝中藏着,把臭鱼顺下去,然后螃蟹都会出来夹住臭鱼吃,赶紧差不多的时候就快速的提起来,很简单,螃蟹也很多。
钓的差不多了,这时也涨潮了。
用准备好的海虫子当诱饵钓鱼,效果非常好,我们这海边一般就是“棱巴头”鱼,非常傻,只要是把钩扔海里,就差不多有鱼咬钩。
这里还得介绍下钓鱼工具,从海边仓库拿根鱼线,稍稍粗点的,捡个“礁子”,用细线栓好买来的鱼钩,大概就这样,成本不到1块钱。
除了鱼钩其余的东西都可以在海边捡到,不用好奇,当时海边的物资真的很丰富,海岸上有很多渔家的仓库,门口和道边会有很多线和“礁子”之类的小物件,随手就能捡到。
回过头来接着说鱼咬钩,手上拉的鱼线会有很强的震感,这时得快速的往上拉鱼线,很大概率的会有鱼。
钓上来的鱼用一根鱼线串好,泡在水里保鲜,一般都会钓到20多条,有时候拿家去,有时候放生。
海边的美食不止是鱼,还有常见的“蚶子”、“米棱”、海蜇等。蚶子和米棱很多,干滩的时候,拿个小耙子,拿个小桶,东耙耙西挠挠,总会有收获的。
文中提到的一些词汇的解释:
棱巴头”鱼,我们海边人一直这么称呼,学名是啥不知道,长得像黄鳝似得,但是没那么大。
“礁子”,渔网一端是有漂浮能力的“浮子”,另一端就是这具有一定重量负责下沉的“礁子”。
“蚶子”,有叫“蚬子”的,海边人这么叫习惯了,分为白蚶子、花蚶子和麻蚶子。
“米棱”,跟属于蚶子的小版,扁椭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