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整理癖,但也的确拥有舒适干净的工作环境,这一点是自己长期断舍离的结果。当然,在接触到「断舍离」概念以前,我也不喜欢囤积,也没多么在意物质的「念想」。
周围有人非常喜欢整理,或者刚刚开始开启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有姑娘说:「我的生活不需要照顾好那么多东西」「处理那些跃跃欲试想扔又难以扔掉的东西,也是探索自己的能量和可能的过程。」他们认为,断舍离正是整理的开始。
断舍离就像在为一棵树削去不必要的叶子,或生长过盛影响到新一轮成长的树枝。但这种削减的过程,也伴随着许多问题,比如,削去枝叶的时候,有可能连着树干一并砍下,会凭借一时对重要性的评判,而扔掉也许对未来至关重要的东西,简而言之,给自己挖坑。
以前以为,断舍离的要义在于你重视什么,因此抛弃其他的什么。现在,明白断舍离的结果,应该是守护好你的东西,扔掉那些影响你判断、干扰你生活的细枝末节,扔掉那个做出错误决策而不断堆砌的糟糕的自我,守护住那些美好的物品,和值得珍藏的故事与人格。
接下来的一篇,主要是关于空间整理术,从生活环境到电子资料,记录下现在自己的工具们,也期待迎来更好的工具学习。
环境空间整理:我想和喜欢的东西在一起
通用步骤
分类
将物品分类,比如护肤品、电子产品配件、啤酒和板蓝根…… 这些互相格格不入的东西必须要给自己找个格子间,与彼此完全隔离开来才行。所以,我有一些收纳盒,放置非日常必需的物件。同时,日常必需的东西也有自己的领地,大家互不侵犯。
收纳
- 限定收纳:收纳箱、收纳盒的购买算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当然不只是封口箱,各种各样的收纳工具都可以尝试,比如贴在墙上的编织篮,挂在床头的迷你书架。当然选择收纳工具的第一原则是:配色,好看的配色,合适的配色可以没有任何突兀感地融入环境,不会影响环境视线的清晰明畅。
- 非限定收纳:书桌上的文具、杯子、文件都遵循着固定位置的原则,我是怎么和它们和平相处的?告诉它们:出来混,总是要回到自己的家。
记录
收纳好的东西要提前记录下来,比如所有电子配件在一号浅蓝色收纳箱,方便以后寻找和存放。
检查更新
定期给自己的收纳箱开个全体大会,这也是一个扔扔扔的过程了。有哪些你一开始喜欢但是囤了太久以致失去感情的东西?有哪些你愿以为有用后来发现是一厢情愿的东西?扔!
以衣物为例
我有一则清单,记录着自己所有的衣服,主要记录颜色与款式,每个季节必须有三套不同颜色的基本款,可以互相搭配(用于工作、生活),以及三套非基本款(用于浪),超过这个数量的衣服会按喜好程度和适合指数排名,扔掉多余的衣服。
我会在季节末端检查这项清单:
- 是否每一件衣服都在相应的衣柜
- 是否有哪一件在没有发挥这个季节应有的作用
- 是否有哪一件与其他的衣服都难以搭配
- 是否有某件衣服,任何一个场合穿它都难以想象
鉴于用脚投票理论,如果其他的衣服已经无法忍受它在衣柜的格格不入,是时候和它说再见,然后划掉清单上的名字,再买一件新的。
(想买新衣服,总有理由。至于为什么会买一件日后一定会扔掉的衣服呢?原因非常复杂,懂的人会懂。
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衣服对自己生活气场的影响,所以可能很难理解这种扔衣服的习惯,认为衣物的功能只是敝体 + 保暖而已。那么,此则衣物整理术不适合这些人。)
虚拟空间整理:十指发达,头脑简单
原则
- 文件命名至关重要
- 用最少的工具完成最多的整理
- 输入与输出分开
- Markdown 王道
- 定期清理空间
我自己的工具
不断发现并尝试趁手利器的旅程,非常非常迷人,从数码设备乱用小白到 mac + iphone + iPad + kindle 硬件同步,也是不停试错的结果,发现自己终究败在 windows 的神逻辑下,也实在折腾不动大箱纸质书。
曾经是手账患者 + word 战斗机(打过很多架,知道我们真的不合适),现在也是睡过许多小而美工具的人了,知道自己的痛点和 G 点,可以就一定原则,迅速确定某款软件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同理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的种种选择。
近期利器:
整理输入:WizNote
- Chrome 剪贴器可以收藏 web 文章
- 微信文章可以一键收藏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整理输出:**Ulysses **
- 输出是一个过程,安静书写才是王道,看到 Ulysses 的界面,是一见钟情的感觉
- 所谓用于输出的软件,也只用于书写输出,绝对不能和输入混杂,在数量和质量上能看见自己留下的痕迹
- 同时也在使用 DayOne 作为日常输出,但是 Markdown 使用上没有 Ulysses 排版清晰明快,所以仅作日记,大块心流仍然整理到 Ulysses 重组
存储与版本跟踪:GitHub + Macdown + GitBook
- Ulysses 更多是一个草稿撰写地带,最后定稿会在 Macdown 成型,生成 md 格式
- 一切文档保存在 GitHub 库中,如果文档修改,也可以看到自己每一次修改的痕迹,跟踪所有版本
- GitHub 文档库与 GitBook 连接,文档可以直接生成在线电子书,当然了,后者支持 Markdown 格式
- 理念:理想的写作环境:Git+Github+Markdown+Jekyll - 阳志平的网志
新工具探索
认识了聪明有趣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想了解 ta 的整理工具,也喜欢探索简洁高效的新软件。一旦受安利成功,一般会尝试投入二十天左右的时间,沉浸在熟悉功能的体验里。
开启新的小技能,也算是认识新朋友。道阻且长,请多指教。
电子文献管理:Zotero
论文阅读是痛点之一,因为 kindle 阅读习惯的养成,pdf 阅读一度跑入大脑禁区:想到要在电脑上读 pdf,就悲从中来,觉得麻烦无比。但归根结底,也是没有论文亦步亦趋地催着跑。最近,论文主题阅读要拔上日程,自然要想办法解决怎么批量管理硬盘中的化石论文。
所以,来接触一下未来的爸爸:Zotero。
参考:
- Zotero(1):文献管理软件Zotero基础及进阶示范 - 阳志平的网志
- Zotero(2):作为知识管理工具的Zotero - 阳志平的网志
- Zotero(3):平板与社交:再谈研究辅助工具Zotero兼配套APP - 阳志平的网志
- Zotero(4):Zotero之Zotfile插件的使用 - 阳志平的网志
- Zotero(5):电子文献管理攻略 - 阳志平的网志
- Zotero(6):如何批量下载PDF - 阳志平的网志
已经初步学习处理完 1、2、4、5 步。需要一定时间沉浸使用,形成输入=》整理=》输出习惯。
文档处理之 textmate
在界面和搜索功能上,感觉可以远超 Macdown 和 Mou 这样的平民级工具,打算未来二十天尝试洗脑使用,看是否能兼容自己在文档操作上的小偏执。
图片信息管理之 图床:七牛云
关于图片外链无解这件事,cnfeat 有安利。
参考:
输出管理之 个人博客搭建:Jekyll
博客是我一直想折腾的,Jekyll 可以和 GitHub 配合很好,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大块的时间从头至尾折腾完毕,准确说暂时卡在山腰。
在此留存注意事项,以便日后推进。
参考:
结语
先打理好周围的生活环境,然后改变曾经臃肿的信息环境,条理清晰,简洁高效,在视野清明的基础上,才能看见更为辽阔的风景。掌握人生空间整理术,也是一步步告别过去的自己,一步步,更加了解自己。
学会整理是一段没有尽头的旅程,于我而言,踏上此程是因为懒和喜欢简单,途中缄默而明亮的趣味更不必说,好像抬头仰望夏夜的星空,几点星光,已很足够。